滁城背街小巷改造已经走过12个年头,300多条小街巷已经焕然一新。不过随着城市的扩大,不少城乡结合部区域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曾经的热闹巷弄也日益老旧。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难,滁城背街小巷改造又将拉开序幕。近日,记者从市规建委获悉,今年将投资200万改造22条背街小巷,预计8月底完工。
22条小巷道将“换新颜”
滁城背街小巷改造开始至今已有12年。截至2015年,滁城共改造了12批309条。这样的民心工程今年继续。
据了解,今年背街小巷改造主要是根据道路、下水、照明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好情况,采取“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原则,优先选择居民反映强烈、居住密集的区域,最终确定了22条小巷道。这22条小巷道分别为:紫薇西区社区57幢、65幢、8幢、21幢等(共4条)、阿里巴巴巷、天长路90号(原电信局宿舍)、鼓楼花园24—25栋之间、东后街75号、王桥二巷东、盈福巷、扬天小区9号瓦房、农机巷叉巷、站北巷、清水湾小区门口、紫南社区山头村民组、红庙社区农场组、白云巷凤凰一村19楼旁、西涧路通往丰乐亭路。
在改造巷道的同时,市政部门还安排对4条下水道淤积严重的道路进行清淤,分别为:南桥社区明光路348号、鼓楼社区古马路40号、南桥社区南谯北路443号、来安路社区站南巷4条路。
今年8月底完成改造
对于有些居民反映的巷道为何迟迟没有列入改造计划,市规建委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改造之前,他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明确了几个原则:对纳入市政府3年内征迁改造计划的地块区域内的小街小巷不改造,待地块改造时一并实施;有明确责任主体(如完整的村级组织、有物业管理小区或有明确的主管机构)的小街小巷不改造,由其主管部门进行改造;违章建设严重区域内的小街小巷不列入改造计划;已列专项改造资金的老旧小区,不列入改造计划;体量过大的道路改造暂不列入本次计划。“每年背街小巷改造的总投资是固定的,一些体量过大的道路若是改造,其余小街巷将没有资金开展。”该人士说。
去年背街小巷也改造了22条,不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居民不配合、部分道路体量过大、施工存在难度等原因,部分小巷道临时调整或未改造。对于今年列入计划的小巷道,该人士称,将尽可能按照计划改造,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或许会临时调整,也希望居民能予以理解和配合。
据悉,今年背街小巷改造预计5月份开工,8月底完工。(记者王 琼)
2005年3月,滁城背街小巷改造启动至今
12年,滁城309条背街小巷“变脸”
2005年3月,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为初衷的民生工程——背街小巷改造拉开了序幕。12年里,滁城分12批对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城南自建民房等区域的309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相比城市主次干道大修大补的工程,背街小巷的改造直接关乎民生,让百姓拍手称赞,特别是居住在老城里的老滁城人。
对滁城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城区有“72条半”巷,实际上是73条巷道,其中一条巷道的名字是半条巷。这些巷道是根植了滁城老底子文化的地方,也是老滁城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但由于年久失修,道路没有下水道,缺乏路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让生活在巷内的居民深感不便。老百姓出行难成了不争的事实。
家门口的小巷何时改造?老百姓的难题绣球抛出后,市委、市政府责无旁贷。据了解,第一批背街小巷改造共完成了20条小巷道,全部都在老城区,如团结巷、双凤巷、挑水巷、金刚巷等。这些背街小巷都是居民聚集的地方,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出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背街小巷改造作为每一年政府着力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背街小巷改造最初从老城区开始,逐步向城南一些棚户区、城中村推进。2013年之前的9批215条小巷道改造主要集中在老城区。2013年起改造的第10批小巷道往城南倾斜,以龙蟠街道湖心路社区为改造重点,当年30条小巷道换了新颜。2014年,以棚户区、城中村为主,将巷道改造修到了居民家门口。2015年,以老旧小区、开放性小区、棚户区为主,当年22条小街巷完成改造。
加上今年即将改造的22条小巷道,滁城共改造13批331条。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工程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记者王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