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气候不稳定,气温忽冷忽热,是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学校、幼儿园人群集聚,极易在校(园)内造成传播。县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学校和幼儿园除积极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外,还要预防多种春季高发传染病,注意敦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少扎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传染病症状不要带病上课、入园,及时就诊。家长也无需过度紧张,只要科学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传播迅速,冬春季节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根据监测目前安徽省流感病毒注要以甲型H1N1为主。流感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流感一般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以高热、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伴鼻塞、流鼻涕、咽痛、干咳、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在于流感全身症状更明显而普通感冒主要为上呼吸道症状。流感多有发热症状,可达39℃至40℃,普通感冒很少发热,流感还会感到全身酸痛,而普通感冒鼻塞、打喷嚏、喉咙痛等症状更常见。预防流感可以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为减少传播,患流感后要及时隔离,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的急性肠道病毒,传染性极强,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疫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的3月是暴发的高峰期。诺如病毒性感染潜伏期短,多在24小时至48小时发病;症状以 呕吐、腹泻为主。可能伴有发热、恶心、腹痛等症状,儿童通常以呕吐为主。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痊愈无后遗症,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治疗重点是对症治疗和预防脱水。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减少去外面就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就医,按规定在家隔离治疗。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到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一般3月份开始高发,4至7月是发病高峰。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的手、毛巾、牙杯、玩具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手足口病一般急性起病,患儿会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疱)疹 ,愈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病例。手足口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绝大多数患儿可自愈。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该型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就医,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以及粪便等进行消毒,对餐具煮沸消毒,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来源:县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