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还影响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正值2020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中信银行滁州分行6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以案教育形式,向广大金融消费者宣传普及非法集资知识。银行专家提醒,非法集资形式花样翻新,其中以“养老”旗号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可能属于非法集资行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人群体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投资养老项目有高额回报?实为非法集资
所谓非法集资,就是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其实,非法集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前不久,刚刚退休的王大妈在路边遇到一个免费旅游活动,登记后和多位老年人一起到了一个度假村,吃喝玩乐一天。工作人员趁机告诉他们公司专门投资养老项目,现在度假村旁边正在扩建,既可租赁又可销售,也可先租后售。签订合同后,还可按销售产品预售款16%至19%的比例向客户返还高额推广费,合同到期后还本付息等。一听这等"好"事,王大妈一行人纷纷签订购买合同,心里盘算着能早日入住度假村。殊不知,公司早已携款跑路,养老变"坑"老。
针对上述案例,银行专家表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类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不法分子往往瞄准老年人,通过嘘寒问暖,小恩小惠博取老人好感,进而以“高额回报”投资项目方式吸收资金,实质上是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警惕“养老变坑老”的投资骗局
目前频频“爆雷”的养老领域涉嫌非法集资有以下几种套路:一是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明显超供给能力招揽会员,或者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等;二是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三是以销售"养老公寓"名义吸收资金;四是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涉案领域不断扩散,犯罪套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是仍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不法分子往往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下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编造虚假项目、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中信银行提醒您,广大消费者要认清非法集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非法集资活动的能力;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所谓的“高回报、无风险”的投资项目一定要冷静分析,莫要被高利诱惑而盲目或冲动投资;注意学习金融知识,增强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