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要到了,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胃口也开始逐渐变差,碰上那种“没滋味”的饭菜,连筷子都不想要动一下,必须得是碰上那种加了不少盐、酱油、醋、辣椒调出来的味道,才能刺激一下味觉,让你有点“食欲”。
可是这么一来,口味越来越重,等夏天过了都改不回来了……长期吃放了这么多调味品的“重口味”饭菜,会不会对健康有所影响啊?
夏天没胃口?温度影响了身体工作
调料
首先,在气温变高的情况下,人们本身会排斥“热气腾腾”的食物,而且有研究显示,气温每增高10℃,身体就会减少约70卡的热量需求。再加上温度升高,随着出汗水分、盐分都会有所流失,体内的电解质紊乱,会让肠胃蠕动的速度降低,换句话说“消化”得没那么快了。
有研究证明,夏天消化液的分泌量会比冬天减少30%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们的食欲。
另外,大量喝水补充水分之后,自然就没有那么多胃口留给饭菜了。
“重口味”食物,让你胃口大开
那为什么“口味重”的食物,会让你胃口大开呢?
这种重口味食物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的“盐”,一方面补充了盐分,缓解电解质紊乱,加快肠胃蠕动;另一方面,这种重口味食物能够刺激味蕾,同时加快多巴胺的分泌,让你会产生一种“欣快感”,想要一口接一口地吃下去,自然会让你胃口大开了。
而且,带了“酸味”的食物,会加快胃酸的分泌,也会有“开胃”的效果。
调味料吃太多,三高在等你
虽然放很多调味料的“重口味”食物,能够让你胃口大开,可是它们会对身体造成的坏影响却很大。
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经过种曲发酵之后,就会变成我们常用的“酱油”。在酱油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有心的朋友可能一经发现,酱油中的危险因子已经出现了——钠。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的主要危险因子,也是钠。
而盐就更不用说了,还是钠。
在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而在做饭菜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放点酱油,不知不觉,钠的摄入量就会超标。钠的摄入量超标,会导致水肿、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想要健康,必须得克制住这些“调味料”的用量。
辣椒油、醋、各种酱,全都少不了钠
不只是这些带着明显“咸味”的调味料,其实辣椒油、各种酱料,甚至是醋中,都有钠的存在。
再加上在这种“重口味”调料的刺激下,我们的味蕾会逐渐变得没有那么“灵敏”,普通程度的咸味、调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以后只会吃得越来越咸,越来越重口味。多数吃惯了“重口味”的人,很难从这个怪圈中逃离,毕竟“口味重”才能刺激起我们的食欲,让多巴胺尽可能多分泌,带给我们进食的“欣快感”嘛。
所以,在使用各种调味品之前,最好看看成分表中“钠”的含量,这样能保证我们每天摄入的钠尽可能少,减少对心血管的伤害。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让身边的滁州人乐享乐活。
搜索“”关注我们
新闻热线:13705504949
大型民生服务类栏目
《》每天与您相约
南谯新闻综合频道:18:00 重播:23:10、次日6:50、12:30
全方位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滁州人自己的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