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从警三十一载,从豆蔻年华到花甲之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警服也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扎根社区、一心为民的工作情怀。从警31年始终扎根在社区里“精耕细作”,把自己的青春芳华洒在了这“一亩三分地上,他无愧初心。
许宜海,男,汉族,安徽安庆市人,1958年11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87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丰乐派出所主任科员,二级警督衔,卫民社区民警。2017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经历丰富 造就“金牌调解员”
他调解过的家庭纠纷不计其数,有破镜重圆的小夫妻,有化解十多年干戈的亲兄弟,有握手言和的老邻居,还有冰释前嫌的亲父子……
他说:“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群众当亲人,对群众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见人之后过目不忘 大脑堪比资料库
“一看脸,二看体型,三看特征。”这是许宜海记住一个人的诀窍。
“人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孩子是最容易被不法分子伤害的对象,更应该重点保护。”他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大门口,风雨无阻,首先巡查校外周边环境,小朋友必须由家长牵着手接出幼儿园,陌生人或者代接小朋友的必须审查清楚。想要进入园内,必须先通过他的“面部识别”这一关。
长年手机24小时开机 能为群众做的都是“小事”。
许宜海所辖的卫民社区多为老旧小区,环境相对复杂。30多年来,许宜海的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他的手机号却一直没有换过。他担心换了手机号之后,群众有事找不到他。他的手机号贴在社区的每一个楼道口,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时刻准备着为群众服务。细心的许宜海总是随身揣着一个小本子,遇到有临时变动的信息就随时记下来。
活到老学到老 ,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当前社会管理数字化的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安民警要熟练掌握电脑、使用各种公安信息系统来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案件办理等工作。作为“上了年纪的”许宜海完全可以坐阵指挥,吩咐年青人处理各项新系统的业务,但他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不服输、不求人的态度学习新版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不懂的知识虚心向青年民警请教,对不熟悉的系统操作反复练习,努力学习各种新技能,做到与时俱进,决不给所里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