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
5.7亿问题疫苗流入18省引起了全民关注!
很多家长都非常的激动,
想要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好好的用来预防疾病的疫苗为何会有毒?!
近日,非法疫苗流向官方公布出来:
包括安徽!包括安徽!包括安徽!
我们该怎么办?!
NEWS
﹀
﹀
﹀
3月18日 澎湃新闻报道,山东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疫苗案件,庞某与女儿孙某, 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
自从18日报道出来后,山东5.7亿元问题疫苗流入多地的事件,就引起高度的关注,很多市民要求公布问题疫苗的流向。近日,山东食药监局对外公布了山东济南日前破获的非法经营疫苗案300条线索,有9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
其中,上线线索107条,共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线线索193条,共涉及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怕的是,这20个省俨然包括了安徽!
21日,山东食药监局发布公告《山东采取有力措施严查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公告称经对警方提供的查封疫苗品种清单进行核实,实有疫苗12种、免疫球蛋白2种、治疗性生物制品1种。公告公布了被查封的疫苗品种全名单,12种疫苗无第一类疫苗,全部为第二类疫苗。
上线人员信息中,涉及安徽的有:
合肥郑健(13305510918);
张朋(13855013355);
张磊(15155139988);
阜阳王猛(18609696667);
下线人员信息中,涉及安徽的有:
合肥韩方(13955885566);
阜阳蔡冲(13955874325);
张国英(13866166543);
张丽华(18655896002);
李洪远(0558-2212251)
淮北赵跃(18705616060)等人。
5.7亿元问题疫苗流入多地报道出来后,也引起了滁州市民的关注,尤其是刚给孩子打过疫苗的家长们更是很担心,朋友圈也都是关于“问题疫苗”,那么滁州的疫苗安全吗?
“山东问题疫苗”案经媒体曝光后,市卫计委高度重视,要求市疾控中心认真调查核实。市疾控中心即刻上下联系,调查核实,暂未发现有该案所反映的问题疫苗流入的情况。
我市的二类疫苗供应均经省疾控中心招标,具有合法生产或经营资质的商家提供的。运输过程中使用合格的冷链车辆,并有严格的冷链记录。所有经市疾控中心进入我市的二类疫苗均有国家药监总局核发的“批签发”许可的合格疫苗。
据新闻报道,山东省有关部门已经向18个省20多个地级市发出了协查通报,截止目前,市卫计委和市疾控中心均未收到协查通报;3月19日,国家药监总局又公布了本次涉案疫苗流向的供应商名单,这些供应商均没有通过市疾控中心向我市供应过二类疫苗。从以上情况来看,本次涉案的“山东问题疫苗”,没有通过疾控系统正规渠道流入我市。
由于少数诊所或黑诊所违规使用的生物制品,如狂犬病疫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过自购的非正规渠道采购,无法保证让严格的冷链储藏运输,不能确保这类生物制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建议市民,接种疫苗或其他类生物制品,要到卫生计生部门批准的接种门诊接种,并且索要正式的发票,避免接种无效疫苗或假疫苗的现象发生。
滁州市疾控中心
2016年3月20日
相信看过这则新闻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几个:
1、我家宝宝最近才打过预防针,该不会就是打的这种无效疫苗?
2、疫苗冷藏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冷藏后果真有那么严重吗?
3、疫苗管理有这么大的问题,以后还打不打疫苗呢?
4、怎么知道给宝宝注射的疫苗到底合不合规?
不合规疫苗,仅限二类疫苗
新闻里提到的疫苗,均为二类疫苗。而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接种疫苗不受其影响。爸爸妈妈不必因为对疫苗的恐慌和畏惧而不带孩子打疫苗,影响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全国一年消耗10亿剂次疫苗(包括一类、二类疫苗),而此次新闻中涉及到的疫苗剂次大概只占全国总量的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每年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如5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近百分之一(数据来源于国家卫计委)。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不合规疫苗并没有引发严重后果。
疫苗没有那么脆弱
实际上疫苗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疫苗都要通过热稳定性实验,即在37度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留一周效果稳定。所以说,短时间地脱离冷藏环境的风险只是有效期缩短。
举个简单例子,为了保证苹果的新鲜,我把它放在冰箱里并调节到一定温度。但如果我家停电了,我的苹果就不能吃了吗?显然不是。
所以,在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即使出现数小时脱离冷藏环境的情况,只要没有长期高温度暴露,疫苗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无效疫苗没有毒,并不致死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事件涉及疫苗是由正规厂商生产,并非假疫苗。只是没按规定温度储存运输,有可能会影响接种效果。
如果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确实已经失效了,那接种的人会怎么样?
新闻里提到,安徽的5个村民,因为接种了假狂犬疫苗,其中一人一个月后得了狂犬病死亡。很多人看完都误以为“这个人是因为打疫苗而死的”。实际上,根本原因是他们感染了狂犬病毒,接种了失效疫苗,并不能实现及时的免疫效果。
如何知道接种的疫苗是有效还是无效呢?这跟我们查自己接种疫苗是否成功的方法一样,那就是去医院检测免疫效果。例如乙肝疫苗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判断疫苗接种的效果,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补种。(仅部分疫苗可检测)
疫苗也有自己的“身份证”
疫苗和药品一样,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国家自来对此十分重视。
我国从2006年开始,对疫苗等特殊药物开始实行电子监管,通过在疫苗外包装盒上赋码,疫苗生产、经销、使用企业、单位各级扫描电子监管码录入流通信息,来对疫苗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管。
通过电子监管码这张“身份证”,可以将疫苗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为它验明正身。一方面可以打击非法经营的不合规疫苗,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和召回,并且做到信息预警。如此一来,疫苗就能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这次是极其个别事件,并不普遍存在
根据我国对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监管规定,疫苗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最后上市销售,需要执行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完整真实的购销、接种记录;每一个会涉及的对象,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从出厂到每个门诊,每一针疫苗都有严格的管理:
拨打12320可查询疫苗信息
一些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能会担心自己接种的疫苗是否安全,对此,现在可以通过拨打全国公共卫生热线12320进行咨询。
作为普通公众,只要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就无需过分担心。“如果在小诊所接种的二类疫苗不敢保证是否存在问题疫苗,但只要是在正规定点医院进行的接种,疫苗的来源也可以去当时的接种医院找医生进行查询,每一只疫苗都有编号,可以做到溯源。”12320客服人员说。
>>>关于疫苗你需要知道的8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