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座奥斯卡,97项大奖
这就是电影《三块广告牌》今年的成就
口碑炸裂,成绩斐然
很多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强烈推荐
起初除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旗下400家加盟影院的600块银幕专线放映外
现在
也可以观看啦!
而且目前滁州仅此一家
会员购票 15元
淘票票 19.9元
猫眼/美团 21.5元
如果用三句话给这部电影写个广告
大概就是
【这是一个充满暴力和矛盾的故事】
【你会看到人性的善与恶】
【生活有绝望,但也有希望】
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它还将最佳剧本奖收入囊中;
上周举办的金球奖上,这部影片还收割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四项大奖。
包揽了这么多奖《三块广告牌》到底牛在何处?
首先,超高的口碑来源于实力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他绝对是一位鬼才。
电影的剧情发展欲扬先抑,色彩暗黑,看似不断的宣扬泄愤、负能量堆积,但都是为了最后的人性思考做情绪铺垫。
《三块广告牌》的故事地点设定在密西西比州艾宾小镇,一条人烟稀少的小路旁边,竖立着三个几近废弃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点题片名,也是主要载体。
女主角米尔德里德是一个失去了女儿的母亲,迟迟等不来案件进展的她,忍无可忍从广告商公司承包了这三块广告牌。
她想向世界曝光这起案件,并公然向警方宣战。
很快,广告牌就被红底黑字醒目的宣传纸贴满了。
每个广告牌上面分别简单粗暴的刷着一句文案,分别是:
强奸致死
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怎么回事儿,威洛比警长?
如果你认为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失去女儿的母亲不停的与警方纠缠,逼迫他们抓捕罪犯的话,那么你太小看这部金球最佳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富有挑衅意味的文字,变成了尖锐的武器,灼烧着每一个相关人员的神经。
可这位母亲面对质疑和反对,她挨个反击,大胆质问法律漏洞,声讨道德底线。
甚至一气之下一把火点着了警察局。
伸冤者变成了加害者,正义反而成了邪恶,接下来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暴力、流血、殴打、纵火等等事件都让人不禁对善恶的界限产生了质疑。
如果你以为剧情会按照这位母亲的需求,后期演变为正义战胜邪恶的时候,那你就又小瞧了导演对于鲜明立体的人物塑造和环环相扣的人物命运的能力了。
《三块广告牌》滴水不漏的剧本,六成要归功于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复杂且真实的,丰富而饱满的。
这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完美的好人;他们让人尊重也让人同情,让人喜欢也让人讨厌。
其实是一出群像戏
那位母亲,其实在女儿生前并不那么慈爱,女儿的死跟她有着间接关系。
原来,那天她跟女儿吵架,才有了女儿的夺门出走。
她对着即将出门的女儿大喊:“我真希望你被强奸了。”
谁曾想一语成谶。
她无法原谅自己,逼迫警察追拿真凶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看似她所向披靡,性格坚韧老辣,实则时刻生活在困境之中,是所有人的眼中钉。
居心叵测的牙医想要不打麻醉就给她拔牙,她反手就给牙医的手指钻出一个大洞,凶狠又坚毅;
当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拿东西砸她,恐吓她的时候,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同其周旋,在被人解救后,身体也会止不住的发抖。
在种种困难面前,她一直保持着迎难而上的姿态,虽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脸“我超屌”的气质,但是每场回击戏的表演方式却各不相同。
在如此暴力的题材面前,人物的表演在冲动和克制之间精准拿捏分寸感,实在难得。
饰演女主角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那位被母亲点名谴责的威洛比警长,其实已经身患癌症晚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生命。、
他也是有妻有女,但已然没有多少时光来陪伴家人,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查真相。
威洛比警长由伍迪·哈里森饰演
他无法忍受病魔的煎熬,没过多久就在家中自杀了。
自杀前,他写了三封信,这也是他对人世间最后的亏欠。
分别留给自己深爱的妻子,深感愧疚的母亲,以及同样身处仕途泥潭的同事迪克逊。
还匿名帮那位母亲交了广告牌的5000块钱租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他真的不作为吗?
不一定。
威洛比警长留给妻子的信
而让威洛比警长放心不下的痞子警察迪克森,此前冲动暴躁、有暴力倾向、还有种族和取向歧视。
背地里向广告牌公司施压,还偷偷烧了广告牌,一路跟那位母亲对着干。
收到威洛比警长临终的信后,他性情大变、浪子回头,开始决心追拿真凶。
甚至冒着大火救出了奸杀案的卷宗,在偶遇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冷静又机智的收集了对方的DNA。
他真的很坏吗?
也不一定。
众星云集的演员让每个角色都被赋予鲜明的表现,强硬与柔软如此极端的两种情绪,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被很好的融为一体;
同时也抹除了常见的标签,赋予善恶共存的多维姿态。
正义不会缺席,仇恨也终将散去。
导演最反转也最惊艳的一笔,在于母亲最后一抹笑容,如同蛰伏已久的黑夜之后突然刹那绽放的白昼,人性因此灿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