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大爷粑粑
——“你吃的啥?”
——“你(犁)大爷粑粑。”
——“里面有啥?”
——“馅料有竹笋、豇豆、后座肉、香干、雪菜、萝卜等,美味可口,鲜美酥脆,卖相普通,吃起来却超香。(说着狠咬了一口)”
——“还有呢?”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因为我是吃货!”(偷笑ing)
吃起来香、软、油而不腻,刚炸出来的很脆,一口下去。面食那种淡淡的香味加上肉香一下进入味蕾。平时胃口不大,一个几乎就能半饱。
●●●
想知道这么好吃的粑粑的故事么?
来源:相传张古老、李古老开辟天地到一半时,气力耗尽,无法继续工作。此时神灵指点道:吸收日月精华可恢复气力。于是张古老吸收日之精华、李古老吸收月之精华,遂气力大增,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举。后人为了在做农活时及时补充体力,效仿张古老李古老,将自己的口粮做成日月的形状和颜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粑粑。
粑粑的历史起源已不可考。粑粑便于携带,食用方便。早期土家族人将它作为农活时的干粮。由于粑粑味道好,且营养充分,能够及时补充人的体力,遂走上了土家族人家的餐桌,成为主食的一种。解放初期,湘西各县城开始出现部分个体粑粑商贩,他们把摊点定在饭店、面馆旁,或街边、凉亭里,价钱便宜,很受欢迎。以后城乡各地圩场均有了油粑粑摊主边炸边销的特色风情。
徽州粑粑为“粿”的一种,是古徽州特色小吃之一。以香、软、油而不腻而出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外地游客对其也是赞不绝口。 徽州粑粑据说源于徽州,聪明的徽州人在“徽州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便形成今日的“粑粑”。
据说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与徽客汪某在客栈中相遇,品尝徽州粿。回朝后,与内阁大臣曹文埴谈起徽州地方风味时,称赞此粿为食中佳品。至此,便形成了今天我们的“犁大爷粑粑”。
犁大爷粑粑的店,买的人络绎不绝。皮薄馅多,面三两馅三两,有菜有肉,现场包的时候让你看的明明白白的。刚出锅热乎乎的才美味,一定要趁热吃。
这个饼是现点现包然后现炕出来的,等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过现做的也好吃一些,饼皮炕的焦焦酥酥的,但也很有韧劲,整个饼子也很大,馅料又多,稍偏咸一些。
忍不了啦
这么好吃的犁大爷粑粑
隔着屏幕都已经闻到香味了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
好吃的东西摆在那里
时过境迁
依然可以寻访到你......
犁大爷粑粑
吃了就忘不了的味道
真的很好吃呀?!
犁大爷粑粑在滁州小吃街等你哦~
乐彩城四楼
滁州小吃街,美食集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