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每天撒网可能超过200次,但从来都没有打过一条鱼。他并不在乎鱼,也不关心哪个水面下有鱼,他只是撒网不停,一网又一网。然后,他就发财了……
渔夫转行只撒网不打鱼
为了拍他,散客每天要交50元这里本是个渔村,但最近20年,鱼源枯竭,江上的渔船却变成了稀罕物件。
总有人拿着相机来,带着遗憾走——有水有景却无船无网,实在算不得是水埠景观。于是村里的渔民陈老汉就重操旧业在游人拍雾景时,划上渔船去为摄影师们表演撒网捕鱼应景,自己也挣几个钱。
但把撒网这事做到“极致”变成商机的人是唐玲珑。他今年49岁,壮实,留有一小撮山羊胡子,背了绣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书包,名片上的头衔是“建德下涯摄影基地渔夫模特兼新安奇雾代言人”。
唐玲珑是江边人,11岁跟随父亲抓鱼,成年后去过工厂也做过生意,后来他放不下家门口的溪水,又下水做了渔民,直到2009年“转行”成为专职的“撒网模特”,开始接“订单”——只要拍客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江面上“扮演渔民”,一个拍客收5元钱。
唐玲珑一般凌晨3点起床准备,4点10分~6点半为早场,晚场一般是下午5点半~8点。一天两场的收入600~800元。他每天要撒网200次以上,妻子是他唯一助手,当然偶尔他还会带上那条叫“丹丹”的狗。
2010年散客增多,收费也变成了10元/人。渐渐地唐玲珑做出了名头,有人组团来拍江水江雾,一个团收费为每小时150元。
一般来说6月、7月、8月、9月是旺季,得提前预约,团队价也较三四年前高了些,400元/小时;散客今年的价格是每天每人50元。当然,也有散客“蹭拍”的。
撒网是个技术活
要撒得高撒得圆“撒网很讲技术的。”唐玲珑说,网要重而且大,不然没有效果,但这样的网很难撒得又高又圆,达到拍起来很美的效果。“很多时候为了赶雾、光的效果,一分钟就要撒网三次。”他很自豪,其他人做不到这样。
撒网除了凭技巧,还得靠体力,每天表演200场以上,老唐说他已经感到有点力不从心。问他平均一个月的收入是不是达到五位数,他却是爽朗地笑笑而不答。他说现在自己更需要计较的是怎样掌握天气、光线,怎样把渔船摆在最佳位置,怎样根据光线的强弱,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渔网……来源:钱江晚报
真的还是蛮有经济头脑的呀!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评、赞哦~
↓↓点 阅读原文 看凤阳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