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各地
两会相继闭幕
2017年度安徽各地市的
成绩单也相继出炉了

2017年,合肥市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8.8%;
财政收入完成1251.1亿元、增长12.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6350亿元、增长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0元、增长9.2%。

芜湖市

生产总值由1874亿元
增加到3100亿元,
年均增长10.3%。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00亿元,
利润总额超300亿元。
财政收入由337亿元
增加到558亿元,
年均增长10.6%。
芜湖在全省经济总量
第二的地位全面巩固。

马鞍山市

地区生产总值1720亿元,
年均增长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80元,
年均增长8.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8元,
年均增长10.3%。
财政收入增长10.1%,税收收入增长20%。

安庆市

生产总值超过1650亿元,
年均增长8.7%;
财政收入291亿元,年均增长13%,
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
年均增长1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亿元,
年均增长12.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0.3%,
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由80%提高到85%;
累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24万人;
城乡低保标准
分别提高了56%和118%。


生产总值1620亿元,年均增长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575亿元,
年均增长12.9%,
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5%,
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7.5%;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1600亿元,
居全省第三;
新增5个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文明城镇。

阜阳市

生产总值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
财政收入277.1亿元,增长22.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居全省第二位,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4%。
规模养殖比重达79%。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40.5亿元,增长33.1%。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城乡低保月均补差
分别增长14.7%和31.8%。

蚌埠市

地区生产总值1550亿元,
增长8.6%以上;
一、二、三产业分别
增长3.5%、9.4%和9.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以上;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六安市

生产总值达1240亿元、年均增长7.5%;
财政收入达184亿元、年均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达1204亿元、年均增长12.9%。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8.2:49.8:32
调整为15.2:45.4:3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4亿元、
年均增长11.7%。

宣城市

生产总值1200亿元,增长8.5%左右;
财政收入220.2亿元,增长8.8%;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33578元和14598元,
居全省第4位,分别增长8.5%和9%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
登记失业率3.05%,
低于省控制指标1.45个百分点。

亳州市

生产总值1195亿元,增长9.3%、
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171亿元,增长16%;
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增长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增长12%,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
创近两年新高、位居全省第一。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
居全省第一位。

铜陵市

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5%,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由24.4%提高到33%。
财政收支双双超过160亿元。
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
是2012年的1.6倍;
累计增加规上工业企业166家,
增长四成以上。
五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1个,竣工511个,
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

淮南市

生产总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年均增长7.8%,
完成市人代会确定的“双千亿”目标;
财政收入162.3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年均增长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
年均增长11.5%。
粮食生产“十四连丰”。

宿州市

生产总值1078.9亿元,
年均增长9%;
财政收入156.3亿元,
年均增长11.8%;
固定资产投资1397亿元,年均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亿元,
年均增长1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2元,
增长8.3%。

淮北市

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7.5%、8%;
财政收入继2012年后
再突破百亿大关达107.6亿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池州市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三个百亿台阶,
由2011年的372.5亿元增加到660亿元,
年均增长8.9%。
财政收入由56.8亿元增加到102亿元,
年均增长10.3%。
三次产业结构由15.1:49.6:35.3
调整到11.2:45.9:42.9。


生产总值645亿元,增长7.8%;
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645.5亿元,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6亿元,增长1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外贸进出口总额7.15亿美元,增长10%;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8.5%和9%。
来源|凤凰安徽
主办|滁州市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小编|许海潮
联系|chzu@qq.com(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