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从指尖划走,在忙碌中我们不知不觉地送走了一年,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这一年,以校园微信建设为核心,我们取得了些许成绩,这来自皖新团队的精心耕耘,更来自各校领导、校老师对我们的认可和支持。总结2017,展望2018,互联互动迎新年,皖新2017年K12校园新媒体人气评选活动在新年伊始拉开大幕,请为我校(10号)投上宝贵的一票!
投票时间:
2018年1月17日12:00-1月23日12:00
投票规则:
每日可投,每天一票。
评奖规则:
根据票数确定获奖名单。
奖项设置:
最佳人气奖:1-5名
最佳活力奖:6-10名
最佳潜力奖:其它参赛学校

(方式一)
识别下图二维码
可直接进入投票页面


参赛学校展示

随机排名,不分先后
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遵循“撒播希望 打造快乐校园"办学理念,开辟【学子魅力】【学生佳作】【班级专栏】等特色栏目,以生为本,立体呈现"快乐教育"课程。助力家校互动,发布校园动态,平台现已发展为移动的校园视窗,宣传效果显著。
淮北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凭借学校深远的影响力,拥有强大的粉丝基数,形成了良好的教育辐射作用。校领导高度重视平台的搭建,参与栏目设计。微信文章凸显学校文化底蕴,宣传多彩校园活动,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一度走在区域内校园文化宣传的前列。
公众号介绍
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因丰富的菜单栏目,优质的微信图文,深厚的粉丝基础,屡获赞誉,做出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平台深挖办学特色,承接“幸福教育”课程,定期开展线上家长课堂,着力创造首府实小教育新生态。
淮北市长山路小学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致力于搭建家校沟通、校讯快递、家庭教育的平台,菜单栏目设计精美,全方位宣传学校各部门工作。校领导积极参与新媒体内容管理,校长亲自推荐每日家教文章,【诵读经典】承载学校特色经典诵读课程,深得好评。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6年。这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以“真人教育”为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自媒体建设,微信公众号现设有“微报道”“露一手”“园丁赞”“悦读坊”等多个特色栏目,广受家长欢迎。
合肥北城中学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5年底。作为合肥教育圈的后起之秀,学校重视校园新媒体建设。以“全面施教、广育英才”办学宗旨、“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校训为指导,公众号开设“善教之师”“未来主人”等特色栏目,校园风采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充分展示。
合肥市第六中学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5年。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教育文化底蕴和优秀办学成果的老牌示范高中,六中教学动态、特色活动颇多,结合校园新媒体运营,H5、直播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学校风采得到多方位展示,在当地影响力不断提升。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庆西南隅,创办于1903年,前身为“凤鸣中学堂”。2002年,兼并原安庆市第十三中学,成立新的安庆四中。 2016年,安庆五中整体并入安庆四中,成立安庆四中西校区。校园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郁,教学管理严谨,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安庆市领先水平。
安徽省蚌埠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由于蚌埠第一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大,微信公众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老师对公众号的运营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博雅教师”给老师庆祝生日的栏目,广受读者欢迎。
坐落于滁城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麓、风光旖旎的南湖之滨,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安徽省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公众号介绍
滁州市湖心路小学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清流办八里小学,2007年更名为“滁州市湖心路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创造适合教育,铸就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发掘师生潜能,把师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幸福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
皖东大地,琅琊山下,美丽的滁州中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立在滁州的城南新区。学校秉承“亲、和、诚、勤”的校训,大力弘扬“团结、奉献、继承、创新”的滁州中学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成为皖东基础教育的排头兵。
安庆市高琦幼儿园历史悠久,建于1931年。1996年被评为省一类园,2004年再次上台阶被评定为省一类幼儿园。园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现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班,300多名幼儿,近50名教职工。是安庆市的标杆幼儿园。订阅号于2015年5月18日开通。
肥东县长临河学区中心学校地处巢湖岸边,始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秀美的江淮大地。学校以“书香校园,幸福童年,绿色人生”为核心文化追求,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春风吹拂下,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是含山中学(创办于1938年)2007年后分开成立的一所学校,现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分东西2个校区,在校学生3700余人,教职工23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一级级教师118人)。学校多年来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尊重规律、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含山县昭关中心学校座落于美丽的昭关水库下游,昭关镇政府西侧。学校始建于1950年,在校学生627人,留守儿童368人,占总数的59%。学校占地面积186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03平方米,生均5.75平方米,学生运动场地面积5494平方米,生均8.76平方米。
订阅号介绍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开通,致力于共建家校协同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校讯快递、家庭教育的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和精致校园建设。微信公众号内容随校园官网内容的更新而更新,更新频率高,粉丝众多。
黄山文峰学校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的重要项目,学校按照高起点、高规格、标准化的要求实施建设。现有小学、初中、高中、高复共计62个班级,在历年高考、中考中成绩斐然,素质教育亮点频闪,已成为黄山市及周边地区首选民办学校。
来安县阳光国际学校坐落于安徽来安县政务新区,是来安县设施设备最先进、最具现代化水准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以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以优异的教育质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为办学理念。
马鞍山市珍珠园小学,1996年9月3日建校。学校占地8070平方米,建筑面积4674平方米。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1408名学生,教职工59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96%,本科学历及双学历教师占65%,教师普通话合格率和计算机初级水平持证率100%。省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38名。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三育小学,1928年扩建成三育中学,1943年迁至现址,1974年更名为桐城二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桐城市领先水平。2015年5月20日开通订阅号。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座落在宣州区城南柏山之巅,南临城市“新名片”宛陵湖景区,北面毗邻蕴涵“梅氏文化”的梅溪公园,北眺是全国闻名的诗山——敬亭山的靓丽身影。学校是宣城南北贯通景观绿轴上的一颗翡翠,校园环境优美静谧,是学生追求知识的幸福殿堂。
学校创办于2004年,是根据宣城市政府第63号和宣州区政府第19号常务会议精神,报市教体局批准成立的国有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20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622㎡,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9757㎡。各项专业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有400米环型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学生计算机房、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应俱全。综合楼、大礼堂正在建设中。2014年9月,学校与原四中合并,实行集团化办学。目前,有南、西两个校区,教学班级75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其中承担辖区内义务教育任务1800余人。
合肥市徽州小学成立于1972年。学校多年来坚持“博学修德,绵泽振声”的办学理念,确立“制度建校、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的管理思想,且极力打造徽式的校园文化。除了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京剧社团以外,该校将学校的每一处墙壁都利用起来,营造徽式墙壁文化。
阜阳颍东区衡水实验中学是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皖新传媒”)依托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衡水第一中学先进办学模式,由皖新传媒全面管理、设立的以打造办学理念先进,管理严谨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一流为目标,集衡水名师、衡水经验、特色管理、专家型团队倾心创办的一所全日制、专业化、个性化、颇具影响力的民办高级中学。
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职名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高考成绩突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舒适;后勤保障,坚实可靠有力;聚力“调转促” 实现“四个梦”立足蒙城 领跑安徽 创全国一流。
颍上县慎城二小现有在校学生4700人,在编教师190人。多年来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征途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颍上实验小学始建于1913年,有南北两个校区,68个教学班,学生4800人,教职员工205人。实小已成为颍上县基础教育的小学排头兵、教育科研的基地,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小学。实小办学目标是致力于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充满书香人文气息的品牌学校。
铜陵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市属完全中学。学校位于铜陵市中心地带,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在校长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等荣誉称号。
群峰耸翠的琅琊山下,碧水欢腾的龙蟠河畔,有一方播种希望的热土,她就是滁州市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1964年7月,多年来,实验小学沐浴着和谐教育的阳光,吮吸着课程改革的雨露,行进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