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目前,安徽已有各级地质公园16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11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其中滁州荣誉上榜。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千米,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千米,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千米。
摄影:汪慧
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亦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和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天柱山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而享誉世界,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典型地区之一。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地质公园以典型丹霞地貌为特色,辅以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于一体。
齐云山,古称白岳,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其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区内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峦叠嶂、千姿百态。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距枞阳县城36公里,距桐城40公里,其水路可直达长江,总面积76.69平 方公里。地质公园属于火山地貌类型。
浮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枞阳县境内,其水路可直达长江,总面积76km2。地质公园属于火山地貌类型。浮山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态典型,属典型的塌陷火山洼地,岩相种类配套齐全,构造形迹清晰可见。
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淮南市,面积120平方公里。国家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约5.4至5.1亿年前的寒武系下、中统剖面及所产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为特色。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也为研究华北地台的地质演化,中国南、北寒武系地层对比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地质内涵丰富,有多期次侵入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构成景观奇特的花岗岩峰丛地貌,有流水淘蚀形成的花岗岩洞穴,有泉、潭、瀑布等水文地质景观,有对中国南方地层演化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青白口纪地层剖面,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安徽祁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境内,牯牛降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结合部位。
在巍峨大别山中,重要地质遗迹的分布十分广泛,露出了古老的造山带根带物质,保留有完美的构造活动形迹,展现出强烈岩浆活动的产物。
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地质历史上,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观。
主要地质遗迹有:花岗岩地质遗迹、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石灰岩岩溶地质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大断裂带遗迹。
凤阳韭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南部200多平方公里山区范围内,总面积达55平方公里,区内集青山、绿水、秀湖、奇洞、迷谷、古寺于一体,是以观赏湖光山色、溶洞奇观、迷谷殊景,凭吊遗迹遗址,开展水上游乐、森林度假等内容为主的风景区。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原丫山镇行政区)辖区内,总面积约37km2,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地貌风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地质景观独具特色。
丫山石林、岩溶洼地、漏斗、溶洞、天坑、地下暗河、岩溶湖等具的岩溶地貌景观和二叠—三叠系标准地层剖面使得丫山成为当之无愧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地质旅游开发价值和科学研究保护价值。
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东。公园内地质遗迹共可分为:“沉积构造、典型岩石、岩石地貌景观、地震足迹景观、古生物遗迹、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和岩浆岩八大类。公园内人文景观含摩崖石刻、宋采石坑遗址、拔剑泉、御安庙、十八罗汉、将军洞、飞来石等。
太极洞地质公园位于宣城市广德县东北部的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的新杭境内。是一座岩溶地质遗迹公园。园区内的灰岩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形成于2.3亿年前。公园集溶洞、干谷、天坑、泉水、岩溶洼地、塌陷漏斗、地下暗河、岩溶湖、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与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融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
马仁山地质公园于08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火山岩地貌景观,集奇峰、岩洞、怪石、岩壁、泉水、古地质灾害于一身,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火山岩地貌体系最完整、地貌景观最美的地点之一。
既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科研价值,又能度假休闲的地质遗迹景观,你准备好出发了吗?
来源安徽旅游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吃喝玩乐最滁州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