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字体可能就是宋体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宋体是谁发明的呢?说出来可能你会比较吃惊的。今天小锐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人品极差书法却奇好的三位大奸臣,里面就有一位宋体的发明者。
蔡京:宋徽宗是他的铁杆粉丝
北宋宰相蔡京,被称为徽宗朝“六贼”之首。为官20多年,四次罢免,又四次起用。全因人品太臭,但书法却好得不行,就连宋徽宗赵佶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蔡京的书法自成一格,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书法不如蔡京。据说,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米芾答: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蔡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他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与保待“古法”的蔡襄相比,蔡京的书法更富有创意,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在当朝已享有盛誉,朝野庶学其书者甚多。
史书记载说,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极为恭谨地侍奉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凉。蔡京心中喜悦,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为他们题了两句杜甫的诗。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家伙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他们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亲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可以想象,这位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
秦桧:无缘命名宋体字
南宋著名奸臣秦桧权倾朝野,书法造诣却颇高。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
据说,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乃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字体,尤其对徽宗赵佶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于是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
这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因为“宋体”和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一脉相承,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
时至今日,宋体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不可没。仅凭这一点,秦桧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按一般的习惯,秦桧创立的字体应该叫秦体。但是,由于秦桧是奸臣,才把这种字体命名为宋体字,可以说是因人废字。
严嵩:乾隆换不掉他的字
明朝有位书法很厉害的人,但是绝对没人称赞他为书法家,那就是严嵩。有一个典故恰好能让大家体会,严嵩的书法,好到什么程度。
在北京崇文门,有一座贡院,从明朝开始,就是开科取士的地方。北京贡院的大殿叫至公堂,其上有一块牌匾大书“至公堂”三字,这三个字就是严嵩所书。后来清朝乾隆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奸臣严嵩的字公然挂在参加会试的考场上。这影响还得了,这以后岂不是要培养奸臣啊?
乾隆对自己的字是比较自信的,他也是一个洗好舞文弄墨的天子,就打算自己题字,换上去。结果写完之后,发现比不上严嵩的“至公堂”三字。
但是乾隆皇帝又不待见严嵩,越想越不舒服,就让满朝臣子来写,欲求换下大奸臣严嵩的字。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谁也会觉得不舒服,所以群臣激愤。可惜满朝文武、大小群臣,没有一个人的字比得上严嵩的字。
无可奈何,乾隆只有让“至公堂”这块牌匾继续挂在北京贡院的大殿上,直至今天。
再坏的人也会有他的闪光点,再好的人也会有他的弊病。所以新锐才会在日常的教育中告诉学生,不要过度放大自己的优点,也不可试图隐藏自己的缺陷。将坏毛病改掉,好习惯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文: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