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号这一天
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就只是普通的星期四
但在六十年前的今天
中国一个很厉害的研究院成立了
它就是传说中的“中国航天发祥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简称火箭院)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

一,聚集众多航天事业开创者
“1956年初,党中央根据钱学森的建议,作出了发展导弹、火箭事业的决策。随后,来自全国的科研、军政精英以及相关专业的名校毕业生在北京集结。”这两套名录的策划人、火箭院离退休工作部部长岳增云介绍,年轻的科研人员大多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军政人员主要来自解放军各部队。
1956年10月8日,在200名已经报到的创业者的见证下,我国首个导弹、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原北京空军466医院成立,我国航天事业由此起步。这些创业者里包括钱学森、任新民、黄纬禄、梁守槃、屠守锷……

二 我国航天事业的首个正式研究基地
南苑位于首都之南,地势平坦开阔,既贴近枢要,又相对静谧。公路、铁路、机场俱备,还有一座可试制喷气式飞机的工厂——国营211厂,不仅便于导弹、火箭研制资源与产品的运输,还可基于当时现成的工业基础试制导弹、火箭,让设计与制造无缝衔接。可以说,南苑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就好似延安对于走过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既是理想的根据地,又是胜利的出发点。于是,南苑成为了我国航天事业首个正式的研制基地。

三 研制出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
1960年10月23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自行制造的首枚近程地地导弹——“1059”从南苑出发,奔赴酒泉发射场。11月5日9时2分,“1059”导弹点火升空,7分钟后,弹头顺利命中550公里外的目标区。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重达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重量超过了苏联、美国、法国、日本这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至此,我国“两弹一星”的宏伟蓝图全部实现,火箭院出色地完成了其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在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 铸就伟大航天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航天事业在火箭院发祥,航天精神也在火箭院铸就。自力更生是航天最传统精神,后又有“敢想、敢说、敢干”和“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敢”“三严”作风,最后在经过总结、提炼后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




在六十年后科技发达的今年
我们更应学习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踏实学业 创新向上

看到火箭院的迅速发展
有没有为我强大中国感到骄傲呢
小然在评论区期待你的评论
本期编辑:赵蔻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