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根据名单,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提出的非遗名录共计135项,新入选项目123项,扩展项目12项,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大类别。
滁州市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滁州凤阳县音乐楼西回民锣鼓
滁州全椒县舞蹈八朵云
滁州全椒县手狮灯
滁州天长市甘露饼制作技艺
滁州南谯区民俗南谯二郎庙会
楼西回民锣鼓
楼西回民锣鼓历史悠久,约形成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从凤阳锣鼓中脱颖而出的新支。演奏以鼓为主,鼓手在乐队中起指挥作用,其它乐器如众星捧月各显其能,相随相伴,节奏分明,热烈奔放。凤阳县府城镇楼西街是回民较为集中的居住地,锣鼓班子成员全部由回民组成,锣鼓技艺主要靠家族口授手教传承。2011年,被滁州市批准为市级非遗项目。
八朵云
“八朵云”是全椒县的民间舞蹈之一,是集歌舞表演伴以打击、民族器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据考证,“八朵云”是一种防御武器盾牌。宋末,外族入侵,全椒百姓自发组织抗击,并自制各种武器用于对敌作战,其中就有似云状的盾牌。后人为纪念前辈正义之举,将云状盾牌改制为花灯,逢节庆与祭祀时进行表演。
手狮灯
手狮灯(原名狮子灯)历史悠久。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手狮灯狮身长四尺半,高三尺余,用篾扎纸糊,彩绘而成。狮子两前足捧一绣球,绣球用竹篾扎制,糊以白色透明纸,内点蜡烛。狮子肚皮下安有两根木棍,舞狮者两手各持一根木棍,将狮子举起舞动。
甘露饼制作技艺
天长“甘露饼“以其“色香味形俱佳,风味独特”等特点,自清代始成为朝廷贡品。甘露饼生产工艺复杂。先将精白面粉加油加糖和水拌匀擀成薄如明纸的酥皮,再按一定形状九层叠折,平锅小火煎之,少顷,酥皮层层绽放,犹如出水的芙蓉,盛开的牡丹。出锅后撒上用糯米粉和白绵糖配制成的“霜粉”,再缀以青梅红丝即成。
南谯二郎庙会
南谯区腰铺“二郎庙会”是滁州市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称为“备耕节”,形成于民国初期,过去主要是善男信女到当地二郎庙烧香拜神、祈祷消灾延寿的宗教活动。因腰铺境内原有二郎山祈福寺,也称二郎庙,老百姓在春社日多喜欢进庙烧香祈福,时间长了,原本向土地“社公”祭献的仪式被老百姓理解成了向二郎神祭献的仪式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追究其真正来历了, 反倒是聚众参加庙会了。
来源|安徽发布、滁州在线
主办|滁州市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小编|许海潮
联系|chzu@qq.com(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