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实验中学“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学习古代名人勤俭节约的家训家规八则
一、 林则徐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以崇尚“俭”为家风。
二、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李世民《诫皇属》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四、朱柏庐《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示语,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五、白居易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在困厄时就很难平安度过。
六、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七、范纯仁《宋史?范纯仁列传》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古代很强调俭以养廉。范纯仁先生,范公的二儿子,最后是正宰相,他曾经讲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八、孟子《孟子》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有恭敬心的人,不侮辱人;节俭的人他没有贪念,他不会去跟人抢夺权利、财物,不会跟人斗争。“人君恭俭”,为人领导者恭敬、节俭,“率下遗风”,他是所有团体的表率,转变他整个团体的风气。“人臣恭俭”,一个臣子、大臣或者下属,能够恭敬节俭的处世态度,“明其廉忠”,在人群当中恭俭,明眼人一看,这个人一定廉洁、忠诚。因为节俭则廉,恭敬则对人尽心尽力,不会冒犯、不会冲突。所以廉洁、节俭,对于成就道德非常重要。
链接:其他名人勤俭节约家训家规
1.“一人知俭一家富。”唐末道士,道教学者 谭峭
2.“居丰行俭,在富能贫。”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
3.“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春秋时期政治家 管仲
4.“金玉非宝,节俭乃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5.“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北齐文学家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