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亭也许不是滁州最繁华的地方,但这里的市井气息却是最有人情味的。连成一排排年代久远的矮楼里,家家户户基本上是以夫妻为搭档经营着小生意,小店面门口满满当当摆放着折叠桌椅,客人们在店内进进出出。老板们在店门口搭着简易的锅灶,卷起衣袖,偶尔店里也会有人走出来,有的站在门口抽抽烟,有的出来在门口泼盆水,迅即又钻回店里。
这家小店就位于这里,也是小小的门面,很不起眼,以至于本就不熟悉这的小乐乐生生的错过几次才找到。由于年代久远,生意太好,店内陈设陈旧,又有点黑黢黢的。门口的锅炉是老板找人搭的,屋内的长桌格外显眼,整整齐齐摆放几排正在等待馄饨进来的碗。老板娘忙的不亦乐乎,抓虾米,倒麻油,放葱花…一系列熟练的动作看得小乐乐一愣一愣的。大号的电饭锅里一锅最多能盛七八碗,即便这样也不够,等待的客人越来越多。
阳光和煦
街井安然
目光移到老板手上,烤炉的抽屉随意切换
一块块黄亮亮的耗油饼被送到等待的客人手中
走近忙碌的老板,询问起了店里的基本情况和生意。憨厚又黝黑的老板显得有点腼腆说九几年下岗开始就和家属在北关菜场干了,后来又辗转到城南小学门口,最终来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笑言当初起的店面小谢耗油饼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老谢耗油饼。
据小乐乐观察,附近不少居民是这里的常客,不乏附近实验中学下了学的学生,也有很多人从市里别的地方开车过来特意吃。人声鼎沸,团坐几桌,很多人彼此不认识,也不影响在一桌拼桌,咬一口耗油饼,喝一碗热乎乎的馄饨。吵吵嚷嚷、吆五喝六中夹杂着耗油饼的麻油香气,和馄饨鲜香的在家长里短里交织。
小乐乐点了一块耗油饼和一碗馄饨,前后站着等了有十几分钟才找到位置坐下。这时耗油饼和馄饨陆续端上来了。望着清亮亮的馄饨,上面的香菜和葱花显得格外诱人,用料放心看得见。
拿到热乎乎才出炉的耗油饼就忍不住咬一口,又香又脆,满口生香。
一对老夫妻,二十几年守着一门手艺,一个铺子,二十几年承载着一种不变的口味。就像那些老手艺人手中的糖人,窗棂上活灵活现的窗花,都源自那些本分的手艺人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锤炼。小乐乐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扎根在这片土地的坚守,才让我们的生活在繁华和喧嚣之下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信心与温暖。
小谢耗油饼从路边摊做起
辗转了几个地方
终于在近年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
因其口感有别于街巷里普通的饼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放心的原材料、丰富的口感再加上价格十分亲民
这家耗油饼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
祝扎根在这片热土上的劳动人民越来越好
地址:三里亭
人均消费:1.5元/饼 5元/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