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滁州微旅游”免费订阅我
小旅子按语
一提及“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自然想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最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先生。一提及陈独秀,自然想到了他是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但知道他也是一名书法大家的人还真不多。今天的“艺苑撷英”栏目,就随小旅子一同走进陈独秀的书法世界~
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陈独秀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论著颇丰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碑帖兼写并有理论研究的书法家。
陈独秀不以书家名世,但他在书艺上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就其观点,他曾对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书法提出过批评。陈独秀曾见到沈尹默写的一首诗,对沈说:“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
陈独秀在当时所以敢批评沈尹默的字,是因为他也喜欢书法,并下过功夫,说的是内行话,深中肯綮,因此沈先生才心悦诚服。不过,事隔多年以后,陈氏对这位“勤奋练字”“书法面目从此一变”的沈先生的字看法并没有改变。他在1941年4月16日给台静农的信中说:“尹默字素来工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为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即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从此简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陈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有一定功底,言简意赅。我是很喜欢沈尹默先生书法的,究竟陈的评价是否正确,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字外无字”一说尤为深刻,其意耐人寻味。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学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意再上进,习那种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
陈独秀在书法上确实下过一番功夫,台静农回忆说:陈早年喜欢书法,并用功于篆字。他以行草写成一幅四尺立轴,体势雄健浑成,不特见其功力,更见其襟怀,真不可测。此幅字写于四川江津,是陈独秀晚年作品。此时,陈独秀已贫病交加,过着凄楚的日子,故台说他“更见此老襟怀”。
1932年,陈独秀被捕入狱,当时的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曾请他写字,陈提笔写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赠。据陈独秀当年的下属和朋友包惠僧回忆,陈还给一名侦缉队长写过字,内容为“还我河山”和“先天下忧”两条横幅。
画家刘海粟也到监狱探望过陈独秀。陈写了一幅字送刘,刘也送一幅画给陈。包惠僧说,陈独秀能写好几种字体,看起来是相当挺秀的。包喜欢他的行草体和板桥体。包此语不假。早期的《向导》杂志的刊名二字就出自陈独秀之手。笔者曾在国家图书馆(当时为北京图书馆)期刊库见过《向导》杂志,刊名二字,清秀中透着一股英气,外秀内刚,反映出陈独秀的青春热情。
对书法,陈独秀也有一套理论:他认为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陈独秀的朋友沈尹默是著名书法家,其作品在中国书坛颇受青睐。沈在《我与陈独秀》一文回忆:“……陈到寓所来访,一进门,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之家看到你写的诗,诗作得很好,字其俗入骨。’当时,我听了颇觉刺耳,而转念一想,我的字确实不好,受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又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有俗气。也许是受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吧,从此我就发愤钻研书法了。”
据沈尹默回忆,此事当发生在1917年之前。晚年的陈独秀定居四川江津时,曾经给台静农写过信,又谈及沈的书法:“尹默字素来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那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尊见以为何?”信中“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米南宫就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欧”,为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褚”,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真”,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原文来源:安徽文化网 转自:蔚然深秀微信公号 编辑:小旅子 欢迎关注滁州市旅游局唯一官方微信 滁州微旅游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