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百年历史、特别是重新组建以来的奋进历程,是一本厚重隽永而又十分耐读的“书”,从中不仅可以深切感受到交行敢为人先、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文化基因,也可从一个侧面回顾我国经济金融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领略民族银行业不屈不挠的奋斗进程,同时更可从交行走过的不凡历程中引发深思,对推进当前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实践有所启示。历史可以逝去,但积淀在历史里的精神需要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不断传承光大。让我们铭记不凡历史,光大优良传统,持续坚定改革,共创新的辉煌。
1987年,江泽民、荣毅仁和陈慕华祝贺交通银行成立
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先行者”与“试验田”的交通银行,在重新登上中国金融舞台后,着力实施并持续推进资本来源与产权形式的股份制改革。交通银行在股权及股权结构方面的深刻演变,浓缩着一个民族金融品牌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由重生走向成长、壮大的不凡历程;折射着交行人勇立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勇走敢闯、敢创发展新路的宝贵品格。 1987年3月18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议案,确立实行总行和分行各为独立法人,分别承担民事与经济责任的体制,并采取国家投资控股和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定向募集相结合的方式招股,确定开业资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0亿元,分为2000万股,每股为100元。股本由中央财政股、地方财政股、企业法人股构成。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的《交通银行章程》,还对个人认购股份这一当时还处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禁区”作出了积极探索,规定个人认购股份每人不得超过100股,个人股份在资本金总额中的比例不超过10%。 虽然个人认购股份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因各种缘故并未具体实行,但交通银行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及其探索变革精神,在传承传统“基因”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光大,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率先开始向“银行企业化”的改革攻坚,开启了企业资本来源社会化之先河,开展了对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运作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宝贵探索,同时为我国经济尤其金融领域适应改革开放战略布局、打破传统垄断和行政化的管理机制、实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行了宝贵的尝试,并为国有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后续的实行股份制、多种所有制等系列改革发挥了“探路者”的作用,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探索经验。 20世纪80年代,交通银行为国有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的系列改革发挥了“探路者”的作用 1989年4月6日,交通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将注册资本调增为30亿元。1990年4月11日,交通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将注册资本再调增为50亿元。1992年7月,经交通银行常务董事会决定,再度调增资本为80亿元,所有资本调增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投资和社会募集投入。持续地股份制形式的资本扩张,不仅适应了交通银行重组初期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从从观念与实践上实现了资本积累“不唯计划唯市场”、“由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的转换。 1994年,交通银行实行统一法人体制改革。重新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修订了《交通银行章程》,规定注册资本为120亿元,并决定将各分支行原有的股权,根据统一的标准折算成向总行投资的股份,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利”,从而在股权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为交通银行创办现代化、规范化商业银行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中国银行业启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深化股份制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银行率先唱响“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股本及结构也由此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2004年6月20日,交通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交通银行增资扩股及实施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议案》,决定实施增资扩股计划。财政部和部分老股东对交行进行了增资,并引入了汇丰银行、全国社保基金和中央汇金公司的投资入股。交通银行的注册资本由此增加为390亿元,股权结构也更为丰富,并成为境内第一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年6月,交通银行在境外首次公开发行H股67.3亿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2007年4月,交通银行在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A股31.9亿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功实现公开上市后,交通银行的股本结构有了进一步的“革新”,注册资本也上升为490亿元,并成为了境内首家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显示交通银行的资本实力迈上了发展新台阶,标志着这一百年民族金融品牌,不仅注入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在跻身国际商业银行先进行列上迈出十分重要的步伐。 2008年,挟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强劲势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交通银行进一步确立了“两化一行”发展战略,在做优做强的进程上持续前行,并于2010年成功实现A+H配股,注册资本上升为563亿元,迈入了国际大银行之列。 经过从1987年至2010年持续23年的改革探索、创新发展,交通银行的股权资本由20亿元上升为563亿元,增长27倍;股本结构由相对单一的国家股、地方政府股与企业法人为主体,演变成为以公有制为核心,不仅有政府投入并且有企业参股,既有境外投资还有个人持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特点的产权形式。 交通银行股本股权变革发展的实践启迪我们: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光明大道,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需要创新性地努力和创造性地工作;同时昭示并激励着我们:交行不凡的历史呼唤着新一代不凡的交行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再铸新的辉煌。 (总行行志编纂办供稿)
1986年,国务院关于重新组建交通银行的文件
1987年3月召开的交通银行董事会议
1987年,交通银行重组时位于上海市江西中路200号的大楼
1994年,交通银行在股权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交通银行率先唱响改革三部曲
2004年6月,交通银行与全国社保基金签订股权投资协议
2004年8月,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05年6月,交通银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7年4月,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交通银行成功实现A+H配股,迈入国际大银行之列
交通银行将在传承的基础上再铸新的辉煌
滁州地区各网点:
滁州分行营业部:龙蟠大道188号,亚东新城一楼。0550-3078200
琅琊路支行:琅琊西路81号,建设大厦一楼。0550-3078012
会峰路支行:丰乐大道1899号,长江商贸城1栋1楼。0550-3010288
天逸华府支行:永乐北路179号,天逸华府桂园西门旁。0550-370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