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初中生,父母对他寄予了无限希望,可是最近,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失眠和烦躁,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查出任何疾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分析:小雷的症状表明,他已经是心理问题躯体化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过于懂事听话,为了满足家长的高期待,经常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在学校,他们经常被老师和同学当作学习的榜样,这使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生怕自己使别人不满意。有的学生没有自我,一切按照标准而完美苛刻地要求自己。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急躁乖戾的坏脾气,成绩有一点波动就情绪极不稳定,有的极端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大量事实表明,“两极”(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反应。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什么样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判断出这个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孩子的哪些行为折射出孩子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的隐患,在孩子变得不爱学习和有网瘾之前,家长们应该如何预防??
【主办 ? 方】?皖新传媒阅+教育
【讲座主题】怎样提前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隐患?
【适合群体】小初高家长
【讲座时间】4月27日(周四)晚上20:00~21:00
【讲座嘉宾】王芙蓉
【课程纲要】
孩子社交不达标的小细节早知道;
早年被忽视的“小毛病”隐藏着“大危机”;
在成绩下降、网瘾来临之前如何做好预防?
讲师介绍
王芙蓉
合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新安晚报·家庭教育》特刊首席教育专家
合肥市“千百万”工程总设计师?

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直播时间:4月27日(本周四晚8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