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滁州微旅游”免费订阅我
艺术档案
安徽滁州人,先后就读于滁州学院美术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油画艺委会委员、安徽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滁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参展经历】
2002年,作品《生命的历程》入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美协、安徽省美协);
2003年,作品《绽放·花系列之一》入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安徽选拔展”(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美协);
2009年,参加“新徽派美术走进俄罗斯”展览、采风活动(安徽省美协)。
2011年,工笔画作品《情趣》入展“时代·精彩—全国工笔画展”(中国工笔画学会、安徽省美协);
2012年,油画作品《憩》获“安徽省第四届美术大展”银奖(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美协);
《生命的珍藏》获“首届安徽省青年美展”铜奖(安徽省美协);
2013年,油画《家园》入展“2013全国油画展”(中美协);
2014年,油画《妆》等作品参加“安徽油画进京展”(安徽省美协)。
油画《花样年华》入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中国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2015年,《花样年华》获“安徽省第五届美术大展”银奖(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美协)。
2015年,油画《红石峡》在安徽省文联下基层采风活动中获优秀奖(安徽省文联)。
在安徽省书画年度人物评选中获年度人物提名奖。
2015年12月,作品《一代名臣——包拯》在“第三届中国廉政书画展”中获优秀奖(中国行为法学会、中美协、中书协)。
《花系列·牡丹》140X130, 曹培芹
《花系列·葵》140X130,曹培芹
《花系列·鸡冠花》140X130,曹培芹
《家园》170X90,曹培芹
《又见梨花开》,曹培芹
《又见芭蕉绿》140X130,曹培芹
《花样年华 》145X80,曹培芹
《生命的历程》,曹培芹
《丹霞·山》20.3x25.4,曹培芹
《妆系列·后台》190X180,曹培芹
《妆系列之二》 90X70,曹培芹
《妆系列之三 》90X70,曹培芹
《妆系列之四》 180X60,曹培芹
《礼物》90X70,曹培芹
——赏曹培芹的油画
绘画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意义的确不一样。有的人拿它抒情达意,有的人拿它作战斗的武器,有的人拿它安顿心灵,也有人拿它沽名钓誉。曹培芹说,她所追求的绘画境界是轻松、和谐,让心底的声音静静流淌,给人带来不期而至的闲适与快乐。这让我想起了马蒂斯所说的,“绘画就是安乐椅”。
看曹培芹的画,的确有这样一种感觉。没有现实世界的伤痛和沉重,没有内心不能控制的激情,也没有异乎寻常的想象。一切都那么平和、细腻、温婉,不慌不忙,不悲也不喜,却又在精致的笔调中透露出灵性,力求觉醒与成长的信息。
曹培芹把她的作品分了三个部分,以“梦”、“花”、“戏”作为各自的主题。虽则直白,却也是颇为恰切的。
“梦”的系列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最具有诗意。作者在画布上涂抹着一种优雅而又浪漫的情感,这种情感毫无功利,只是为了描绘一种意境。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能发现波提切利、罗赛蒂、夏加尔等人的影子。那些“梦”可感而又可视,她用柔美而又富有弹性的线条作经纬,用清丽的色彩增添视觉愉悦。那种感觉,仿佛一杯加放了些许蜜汁的柠檬水,恬淡、轻灵。
“花”也是画家热衷于描绘的主题。的确,“花”通常是女性画家所擅长的。她们有的是用“花”抒发对“绚烂”自然的热爱,有的则是借“花”表达一种女性主义对待男性窥视态度的嘲讽。曹培芹的作品,我的理解,似乎上述两者都不是她的追求,她所关心的,其实极为朴实,就是在探究细节微观的种种可能性,同时磨练一种富有耐心的观察力,从而“见微而知著”。
大概是因为安徽出“戏”,曹培芹对“戏”装人物也有独到的理解。戏装本身具有丰富的色彩,加上演员的举手投足,都是许多画家感兴趣的地方。但我觉得画戏装人物也有些难处,比如,作为一张画,如何不让“戏”的情节姿态盖住对“画意”的追求;再如,戏中人物服装自成体系,如何使画家对“戏”的描绘不与“画境”脱节。这些都是需要斟酌的。从画家的这些“戏”作来看,她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比如,她似乎有意用“梦”系列之“境”来筹划“戏”作的画意,甚至在几件具有写生性质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尝试,我以为这种探索是可取的,自有其独到的视觉文化内涵。
曹培芹要出一本绘画的小册子了,嘱咐我写两句,说什么都行、随意。上面那些闲话便是我所想到的了。其实她的画,根本不需要言说,慢慢的看最好。
【作者李洋,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作者:李洋、曹培芹
编辑:小旅子
欢迎关注滁州市旅游局唯一官方微信
滁州微旅游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