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手指靠近甲根的皮肤上会出现倒刺,并且碰到这些刺儿会觉得疼痛难忍,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刺
学名叫“逆剥”,是指手指甲两侧及下端翘起的小片表皮,形状像刺,一碰还会痛。
倒刺形成的本质是由于角质层与皮肤发生剥离的现象。
正常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汗腺、血管、神经等器官。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由外向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5层。表皮层最外层是角质层,富含角蛋白。
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但是若低于此值,皮肤会变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
角质层表面有一层皮脂,可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保证其适当的含水量,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
而覆盖我们指甲甲板近端1/4周围的皮肤与其它部位的皮肤结构略有不同,这部分皮肤由于缺乏毛囊,几乎无皮脂分泌。
所以在缺乏皮脂保湿的情况下,角质层如果遇到天气干燥、化学、物理刺激等情况就会出现干燥和剥离,形成倒刺。
先用酒精棉球给倒刺周围皮肤消毒;
再用清洁的指甲剪整齐地剪掉倒刺,用护手霜按摩指甲四周。
直接拔掉或咬掉倒刺的做法,可能会导致皮肤撕裂和感染,甚至会发生甲沟炎。
皮肤护理是最重要的,皮脂是人体最佳的保湿剂,在洗碗时,可戴胶手套,减少皮脂丢失。
在接触洗手液、洗洁精等清洁剂后,要及时涂抹护手霜,以保护湿润的角质层。
单纯的甲周倒刺基本和维生素缺乏无关,不要盲目大量补充维生素。
来源:医患家
小编:何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