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退回至上世纪70年代以前,滁城地图上根本没有天长路。而如今的天长路,无疑成了滁城老城区最繁华的道路,没有之一。
不过,与这种繁华有些不相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设施使用年数的累加和周边区块的不断改造提升,天长路显得有些“美人迟暮”了。
好消息是,天长路即将迎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改造。记者近日从市规建委获悉,天长路改造方案已经出炉。根据这份方案,天长路的定位更加明确:既有繁华商业构建、又有交通秩序的梳理,也兼顾“千年滁城”人文历史传承,结合道路两侧法梧,打造出一条宜人的林荫大道。
建成40余年,破旧道路将改造
天长路多大了?或许大多数滁城人都不知道,不过道路两侧的法梧见证着这条道路的成长。
在许多市民的心中,天长路是货真价实的滁城商业集中街区。殊不知,40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据了解,老滁城曾经最为繁华的区域是在南湖以北,最为热闹的当属东大街和西大街。其商业集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天长路。随着滁州市火车站、汽车站迁至天长路,急需修建一条通向交通枢纽的城市主干道。上世纪70年代,我市开始修建天长路。沥青路面的天长路建成对滁城交通来说,异常重要,也符合了当时城市向南发展的思路。
建成30年后,天长路面破损严重,道路重新进行了改造,电缆下地,增加下水管道,道路路面改造为水泥路面,也就是如今的道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天长路已过不惑之年。狭窄破损的道路、混乱无序的交通、不够畅通的下水管道、单一的绿化……如此的天长路与商业集聚区的金字招牌已名不副实。
为了让天长路展现老城繁华街区中心的辉煌,市政府决定再次对其进行改造。
改为步行街,目前暂不可行
近年来,天长路商圈日益繁华,随着人流量、车流量的增多,道路愈加拥堵不堪。为了让不堪重负的天长路喘口气,2014年5月10日起,南谯北路至建设路段的天长路实行单行。实行单行之后,天长路拥堵有所缓解,但依然车流量较大。对此,有人提出设想将天长路改为商业步行街。
根据天长路以服务功能为主的商业街区道路的功能定位,对几种商业街区模式进行了比选:一套方案是学习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将天长路改为步行街,但因东西主干路明光路与琅琊路与天长路间距过大,南北主干路紫薇路、丰乐大道断头路,承载能力有限,而且四合路断头并与建设路错位,造成天长路(南谯路—定远路)长740米无横向分流,因此天长路的交通功能不可取代,暂不具备改造成步行街的条件。另一套方案是借鉴铜陵长江路地下街,但因天长路两侧法梧年代较久,生长茂盛,不具备地下空间开发的条件。
综合比选之后,最终维持现有的地面商业街模式,通过交通改善,管线梳理,街景立面提升,打造全新的地面商业街。
全方位改造,与商业街区相配
据了解,天长路商圈综合改造项目起点位于西涧路,终点在来安路,全长2.5公里,将按照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主要改造内容为道路改造、管线入地、绿化景观及其他市政配套工程。
改造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原则就是像保护商业一样,保护和天长路“同龄”的法梧。具体改造内容包括,各路段都要因地制宜优化路幅空间分配;改造渠化交口、改善公交停靠条件;车行道改造为“白+黑”,人行道进行完善、提升;有序组织非机动车停车;杆线入地、管线梳理;街具更新、绿化提升;街立面改造。
道路改造过程中,两条道路中的每一段都将因地制宜,根据道路现状进行改造,如将西涧路至丰乐大道段交叉口拓宽为“三进两出”;丰乐大道至南谯路段,其中天长路与丰乐大道交口拓宽处理为“三进两出”,南谯路交口不具备拓宽条件,仍保持“两进两出”;南谯路至建设路段维持现状单行,社会车辆由东向西单行,公交车双向行驶等。
由于该片区为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其主要排水问题是管道存在瓶颈,雨水口收水能力不足。因此改造时明确沿袭原来的雨污合流体系,通过改造天长路局部管段,优化排水系统,解决天长路排涝问题,以尽可能地减少对街区的影响。
景观重梳妆,新建行人休憩处
天长路改造相比其他道路改造不同的是,这是一次全方位的重梳妆,除了道路基础之外,街景立面尤为重要。
景观提升方面,根据天长路现状及周边情况,分为三段进行改造。西涧路至丰乐大道为第一段,两侧新建3米宽人行道,间隔5米布置行道树, 在人行道中种植香樟作为行道树,人行道材质采用红色烧结砖铺装。丰乐大道至定远路为第二段,是天长路商业街的核心区,为了增加商业街区气氛,在人行道上设置花箱、座椅、地灯等设施强化景观功能,统一公交站台、信息牌、垃圾箱等设施风格,提升沿街景观风貌。定远路至来安路为第三段,以五金店、餐饮、住宿为主,主要以满足街区使用功能为主。
商业街区最大的卖点在于人流量的多少,因此,商圈改造的一个重点就是为来此处购物的市民做好配套服务。据了解,非机动车停车改造方面经梳理后可在机非分隔带、改造后的人行道停放约880辆非机动车,结合现有的非机动车集中停车点共可停放非机动车1880辆。
滁 州 女 性
滁州市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