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广大党员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大包干”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学习扎根基层、用生命谱写小岗发展新篇章的当代优秀共产党员沈浩的先进事迹,坚定他们的信念,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4月10日,滁州四中组织在职和退休党员共60多人,瞻仰了定远藕塘革命烈士陵园、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墓地及其先进事迹陈列馆。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占地约为36000平方米,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1939年,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
在巍峨的纪念碑前,滁州四中党总支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并默哀一分钟。党总支书记、校长潘家骥带领全体党员向烈士纪念碑和党旗再次庄严宣誓。扫墓结束后,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同志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当大家听到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在皖东大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斗争浪潮时,目光中不由地流露出对烈士们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当天下午,所有党员乘车来到凤阳小岗村。在这个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通过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大家认识了在1978那个艰苦年代,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以“托孤”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的那十八位农民,以及他们对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而通过参观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家认识了用生命换取小岗村脱贫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沈浩。知道了小岗村共有四次红手印,除第一次是冒死进行大包干外,其余三次都是为了留住沈浩。最终,小岗村人民以摁红手印的方式,把沈浩这位受到所有人爱戴的好书记的骨灰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怀着沉重的心情,大家瞻仰了沈浩同志墓地,为他敬献了花篮。潘家骥致悼辞,要求所有党员要向沈浩同志学习,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守党员标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次活动,四中的所有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次明确了“党员”这一神圣称谓所赋予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内涵。他们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以及沈浩的无私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四中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潘家骥 甘成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