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魏斌
1883年,卡尔·本茨在德国曼海姆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而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
100多年过去,奔驰一直引领着汽车技术不断创新,并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受到人们的追捧。
事实上,在汽车刚刚被那些疯狂的发明家鼓捣出来时,并不被人们所待见。
英国的一些贵族们操纵议会通过了歧视汽车的法令,要求汽车和马车会车时,汽车停车为马车让路,如果马车夫有要求,汽车司机还要使发动机熄火,以便让马儿安静地通过。
可是没过多久,在马车夫们落寞的目光下,马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被汽车所取代——因为没有人能拒绝越来越稳定和可靠的汽车所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当时人们把汽车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形容成“令人窒息的速度”。
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对出行的欲望推动了汽车的不断发展,而汽车又扩大了百万人的居住范围,人们不再被迫居住在工作地周围。
这位叫做盛田昭夫的酒厂老板的儿子,似乎从小就懂得“大家想要什么”。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设计别致的小贴纸”,就已经成为同学们的抢手货。
1946年,盛田昭夫和他的伙伴成立了一家日后足以影响世界的公司——索尼,那一年他25岁。
不过一开始,索尼和同时期的公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直到他们推出了晶体管收音机。
这个脱胎于美国“贝尔实验室”,并在美国“西部电子公司”实现量产的晶体管技术在当时并没有被人看好,除了这个叫做盛田昭夫的日本人。
他从父亲那里借了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金,舆论刻薄地说,“这是个败家子”。
没过多久,世界上第一台用晶体管做成的便携式收音机被贴上了索尼的牌子。
在此之前,所有的收音机用的都是电子管技术,那些时髦的年轻人出门的时候,不得不提着像哑铃一样沉重的收音机,装兜里?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很显然,这样笨重的家伙并非每个人都喜欢。于是人们通宵排队,就为了尽早拥有这个能随身携带的小匣子,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流行歌曲。
与其说是盛田昭夫和索尼的大获全胜,还不如承认成在废墟上建起了新家园的人们,此时正渴望着能有更多的色彩来装扮他们的生活,而这也是后来Walkman能像现在的iPhone一样成功的原因。
聪明的人早就意识到了制造业品牌崛起背后隐藏着的秘密,那就是品牌的成长需要契合这个社会的发展。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把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了五种,而这其中处在金字塔尖的是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十年前我们为廉价的中国制造欢呼,因为它的快速和便宜满足了刚刚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人们的衣食住行。
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崛起带来了社会的大变局——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普遍摆脱了温饱阶段的中国社会,正在拥有购买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率先拥抱这种变化的人正在尝到甜头。以吉利为例,这家定义国际化高端制造的中国汽车品牌,前瞻中产阶级对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变革的需求趋势,收获的是“2015年实现销量逆增22%”的业绩。
2010年8月吉利从福特公司那里接手了沃尔沃,为迎合中产阶级对品质的需求。吉利口号是制造中国人能买得起的好车。三年的沉淀与技术积累,吉利从沃尔沃这位北欧来的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推出的新车总是能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博字辈的车型推出后,吉利正式走上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道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品质需求。从本质上说,这是迅速崛起的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时代需求。
可以说吉利汽车捅破了国产车的天花板,让合资车看的了一匹黑马的崛起。随着2016年的开启吉利更是动作频频,如果说之前吉利是捅破了国产车的天花板,那么今天的吉利可以说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专注匠心的吉利在不断以卓越品质和至臻工艺进入中国家庭,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也将成为大时代里的“幸运儿”。
4月24日,滁州吉利汽车4S店展厅,邀请您现场感受生活的格调与艺术的极致优雅,共同见证中国高端制造品牌的崛起。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报名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