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时节,虽然连日来阴雨绵绵,但是一点也没阻挡人们追忆亲人、寄托哀思的脚步。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清明又不同。相比于往年滁州大大小小的墓地焚香、烧纸、放炮的烟雾缭绕,今年在滁城“禁放令”下以及“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主题的宣传下,不少墓区的环境面貌得到了质的提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了,传统的烧纸钱现象也少了,鲜花祭祀、网络祭祀、踏青遥祭等祭扫方式比比皆是,文明低碳祭扫渐入人心。
文明祭祀如清风拂面而来,不过国家大力推行的节地生态葬却如鸿沟般难以跨过。6年前,我市出台政策倡导节地生态葬,对困难群众采用生态葬给予奖励性补贴;2年前,明光市九龙山陵园建成生态葬墓区,也是我市首个生态葬墓区,但鲜有人问津。节地生态葬难以推广的根源莫过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厚葬”。“在继承传统文化和习俗过程中,用新的方式、方法,革除传统习俗中的陋习,还需要一个过程。”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负责人王俊德说。
6年前倡导节地生态葬
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节地生态安葬,要求在人口密集区推行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促进殡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何为生态葬?王俊德科长告诉记者,遗体火化后,通过海葬、树葬、花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如撒向大海,将骨灰放入花坛中使其自然溶解,将骨灰埋在树下,以纪念树、石为标记等,与现有的土葬和火葬不同,生态葬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优点。
对于我市生态葬的发展历史,他说,2010年滁州市出台了《滁州市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实施意见》,对于节地葬法(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或不保留骨灰(深埋、撒散、水葬等)的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除减免基本殡葬费用外,所在的民政部门会给予适当的“奖励性补助”。
不过该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众的。为了推广生态葬,我市明确要求,所有新建或重建墓地,必须修建生态墓区。在此项政策的要求下,2014年下半年我市首个生态葬墓区——明光市九龙山陵园启用。据了解,该陵园专门划出一个生态墓葬区,为草坪葬和壁葬两种。首批壁葬穴位建设了300多个,草坪葬推出了60个。
去年全市生态葬达三成
“人生来自自然,死后也要回归自然,我希望自己去世后,不要这么水泥石碑的厚葬。找个环境好的地方进行花葬也是很好的。”在祭扫现场,市民周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没有豪华的墓地,没有硕大的墓碑,逝者安葬处只有一棵树或者一束美丽的鲜花随风摇曳,与周先生的想法一样,随着国家大力推崇生态殡葬,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这一绿色安葬。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钢筋水泥修建的硬质墓地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王俊德介绍,以目前丧葬消费需求来看,首先老年人对于后事要求到墓地安葬的比例偏大。由此而引发了墓地使用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安葬费用不断加大。反观生态葬,顾名而思义,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安葬骨灰或遗体的一种方式。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环保节能,最关键的是价格低廉花费少。
据统计,目前我市明光、全椒等县市已经开展生态殡葬服务,去年全市共有6650人选择生态葬,节地生态葬率达30.1%。
生态葬推广依旧路漫漫
生态节地葬既节省土地,同时又节省安葬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选择了生态葬,如恩格斯、周恩来、邓小平、巴金等。
不过,这样的生态葬并没有得到市民的青睐,在全面推广时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琅琊山公墓里,草坪葬的数量占全部墓葬数比例不到0.1%;定远、全椒两地的“塔葬”,骨灰盒的摆放数量也微乎其微。
“虽然大家知道生态安葬节地环保,我市的生态殡葬也有一定发展,但是受传统‘入土为安’等观念影响,很多百姓在接受生态葬方面仍有顾忌,仍需要大力推广。”王俊德表示,在百姓心目中,殡葬常被看做是生者对死者最后一次表达情感的机会,很多人觉得如果墓碑面积小、占地少,甚至没有墓碑,就是对逝者的不尊敬和不孝,因此家属多会选择“厚葬”。在厚葬理念和面子观念的支配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阶层在殡葬时就会相当奢侈,经“攀比之风”吹拂,外观越来越豪华,以殡葬为轴心的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在国家不强制火化的现阶段,一些偏远山区的仍然会偷偷选择土葬,生态葬工作甚至处于起步阶段。”王俊德说,虽然国家大力鼓励推行生态葬,但要想真正落到实践,仍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记者 李邦军 王 琼)
链接:生态葬的几种形式
树葬
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现代树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与传统墓穴日益抬高的价格相比,树葬的价格明显低廉。更重要的是,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
花葬
花葬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顾名思义,花葬的最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令墓地环境赏心悦目,并充满关怀。
海葬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