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四日至六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 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 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 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二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三说清明为鬼节,人们插柳戴柳以辟邪。
清明,是中国美食传统中最好的时节。“春雨惊春”尚嫌早,大地刚刚萌动还略嫌一丝春寒料峭的单薄,到了谷雨又花红柳绿,错过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华。甚至,清明成了一个界限。比如茶,“明前”最佳,到谷雨就差了一截,到了立夏就只能弃之不闻了;比如艾草、马兰头、春笋、荠菜、枸杞叶……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人们缅怀英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为了秉承传统,告别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使清明节成为一个传续理念、传承文化、传递思念、传递思念、传颂功绩、穿载亲情、传习文明的节日。
滁州网特向网友们发出倡议:
一、倡导文明祭祀。清明祭扫,重在内容,体现文明。倡导以鲜花换烧纸、祈福条、网络祭祀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书法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倡导安全环保。祭祀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
三、倡导祭祀先烈。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四、倡导节俭祭祀
让我们携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缅怀、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争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