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别人有所谓的“抗洪神器”?
那是你不知道咱安徽的抗洪救援设备也很牛!
下面这些“神器”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过去都是人海与洪水“肉搏”,如今高精尖的专业救援设备的投入,使得抗洪抢险更加精准、高效。
这个“神器”神在哪里?只要浸水三分钟,就能膨胀到20公斤体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存放方便等优点。此外,“神器”还具有无毒无害无味无污染等特性。
在抗洪抢险中,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将抗洪现场的实时情况传送地面接收站,就可以帮助抢险战士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抢险方案,合理调度抢险力量。
装配式钢桥自重100吨,长约51米,宽6.2米,通行宽度4.5米,由8000余个零件构成,设计承载重量60吨,可以组成临时桥,保障道路交通。
在肥东抢险救援时,水陆两栖挖掘机,可以在水中、沼泽等泥泞复杂条件下行走自如,可以快速加固堤坝。
在庐江县,有六个这样长着三条腿的大家伙。它的名字叫做消毒杀虫机器人,每小时能够消毒60-100亩,相当于30个劳动力,可以严防灾后传染病流行。
小小的器具,经过细微的改造,就会成为抗洪中的“神器”。这些器具的作用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用来帮助受困群众,有的能减轻抗洪战士的负累,还有的能鼓舞士气。
7月2日下午,在庐江县黄山村,居民们逃生就使用了简易制作的手工木筏。
当洪水来临,水面上四处漂浮着带有铁钉的木棍时,橡皮艇就得小心翼翼。不过,消防人员有神器,30米长的安全绳一拉,就可以分批次清理出干净的通道。
抗洪现场,为了鼓舞士气,武警教导员想出一个办法,用自己的手机找出激奋人心的歌曲,用便携式喊话器扩音,激发官兵战斗精神。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百将团的战士。看到他们胸口白色的小装备了吗?那是他们的便携式吸管水壶,一边扛袋一边喝水两不误。
它们不是尖端科技,它们也称不上创意。然而,他们却在抗洪抢险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救援的成果,更是人们生命中的一份感动。
别看大盆只是居家日常用品,在很多抗洪过程中,它也是救援神器。
为了保护橡皮艇的马达,消防人员只能用双脚充当马达,双手充当船桨,将橡皮艇上的“乘客”送到安全的地方。
他们用双手不停地搬沙石,他们用双手不停地打桩,他们用双手不停地堵漏……他们的手,一直奋战不停,这也是抗洪抢险中最朴实的“利器”。
穿越风雨,无畏前行,只为您的通信顺畅。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安徽移动全员行动,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共同坚守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灾后时刻确保灾区通信稳定,为全省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蓝色防线。
让我们向奋斗在一线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