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太平”是安徽省全椒县民众为了纪念该县东汉时期清正爱民的好官刘平而举行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东汉建武年间,刘平任全椒长(当时官名,相当于县令),当时恰逢全椒闹饥荒,百姓饥寒交迫。刘平下令将朝廷下拨的城建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将原可建方圆三十里的城池,缩减为三里,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逢农历正月十六。此后,每逢此日,百姓必到太平桥焚香燃烛,追念刘平,后渐渐衍化成一大民俗——走太平,传承至今已有1500余年,被誉为“中华民俗的活化石”。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全椒城内万人空巷,数十万人自发漫步穿行“太平桥”
男女老少,齐聚太平桥,祈福一年无灾无病、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刘平本人几乎历朝历代都被全椒人奉入“名宦祠“进行祭祀。甚至过去的“县老爷”大堂,都取名叫“仰刘堂”。而平头百姓,因其名吉利——刘平,刘平,留下太平,故传口琅琅,衍为一大风俗——走太平。围绕“走太平”民俗,全椒县组织开展了腰鼓、花灯、舞龙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正月十六走太平”现已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腰鼓表演
花灯表演
舞龙表演
近年来,全椒县委、县政府在太平桥畔,利用穿城水利工程建设绵延5公里的廉政文化景观长廊;将蒙学文化、莲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以雕塑、地标、文化墙等载体穿插布局,点缀其中,巧妙融入,栩栩如生,诠释着为人做事的规范准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廉洁理念引领干事创业氛围,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
市民在“父子清官”石雕前驻足欣赏
“忠臣陈忠”的雕塑让孩子们流连往返
“兄弟一心”的故事告诫人们待人处世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成就大业
“贪小失大”的故事劝诫党员干部不要因为贪占蝇头小利而断送了前程和自由
(安徽省全椒县纪委 金明 刘敏 易天宝 陆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