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滁州人的故事 > 本期人物:在古韵中寻找快乐的真谛一一访古石雕收藏家童 年先生

人物简介: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名闻遐迩的诗作《滁州西 涧》,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寻找当年的诗梦般的意境,此景后被明人尹梦壁归纳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西涧春潮》,亦引发了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寻觅,探讨,以抒发诗人、书画家们的殷殷情怀,时过境迁,因城西...

本期内容

在 古 韵 中 寻 找 快 乐 的 真 谛
——访古石雕收藏家童年先生

图/文 丰山愚人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名闻遐迩的诗作《滁州西 涧》,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寻找当年的诗梦般的意境,此景后被明人尹梦壁归纳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西涧春潮》,亦引发了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寻觅,探讨,以抒发诗人、书画家们的殷殷情怀,时过境迁,因城西水库的建立,当年韦应物笔下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亦不复存在,如今展现世人眼前的则是烟波浩渺,一湖碧水的城西水库的秀丽景致……。

       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沿着当年西涧春潮的旧踪边缘,我应约来到了滁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童  年先生的家,对童  年先生收藏石雕艺术品进行了专访。

       一座普通的平房,被主人打造的古色古香,院落小桥流水,一口古井,井沿上被打水绳索勒下的条条绳痕,足以见证古井的岁月,数盆花卉竟相开放,郁郁葱葱,给人以宁静致远且特别温馨的舒适之感,浓阴树下,我们品茗聊天,他人很爽直,向我叙述了几十年来孜孜不倦收藏古石雕的故事。

       今年58岁的童   年先生,父辈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军人,解放后,因工作需要留在了皖南,为安徽的两大水库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1963年出生于皖南的童   年,孩提时代对遍布身边的石雕艺术充满了好奇、崇敬之心,从6岁开始,幼小的童心里已对各类石雕萌动了爱之初心,皖南徽派建筑,曾是明清时期徽商们建设的一道道古朴、典雅别具风情的建筑,古石桥、古牌坊、石鼓、石马槽、石狮、石琴台、石观音、石釋迦牟尼,每一件作品都留下了古人们精湛艺术技艺和丰富的想象,他就是在石雕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玩游戏长大的,耳濡目染。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国家修桥修路建设的需要,他曾亲历过这些古石雕的渐渐消失过程,他曾暗自发誓,长大后,定加倍努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收藏这些古人的能工巧匠们留下的艺术品。

       1982年,他光荣入伍,在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竟也收获颇丰,多次荣获军事比赛冠军,尤以获得南京军区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射击金牌为最,退伍后,被安排到滁州电业局,从工人干起,凭自身的勤奋,通过多年的刻苦自学,先后考上了高级电气工程师、高级光伏电气工程师、高级电气工程监理师等电力行业内的最高职称,就在事业如日中天,前途一片光明之时,他却突然选择了一个让众多同事和友人都难以置信的决择一一下海,电力行业是让许多人无此羡慕行业,谁愿意丢下这个金饭碗而自谋职业,童 年做到了,且义无反顾,经过数年的打拼,不但让自己的公司做的风声水起,更让他孩提时代的梦想石雕艺术品收藏成为了成功的现实,如今,他的各类石雕艺术收藏品已过数百件,诸如他所收藏的《释迦牟尼佛祖石雕像》《观音》《渔樵耕读石牌》《古琴石台雕》《石狮》《石鼓》《飲马槽》等等作品,均可谓件件为石雕中的上乘之品,更有石雕类的孤品,试想,若不是先生数十年来始终如一的专注、潜心、执着,投入,是不可能有今天在滁州市收藏界石雕类收藏第一人的美誉,不是数十年来用冷静的思维,不断的学习与进取,是不可能有今天的人生之收获。

       收藏,既是怀古的情怀,又是对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的延续,说的轻松,做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圣经上曾有一句话"爱是很久的忍耐,爱不张狂”,我想,用在童  年先生的身上,应该是恰如其分,名至实归。

       在他的院落和房间里,我认真的品味着他的每一件石雕收藏品,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件件作品均透彻着中华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更折射出一个收藏者强人的毅志力。

       作为滁州市收藏协会的现任会长,在做好旗下多个类别收藏分会的组织活动之外,先后牵头组织协会开展藏品义卖活动,并将所卖藏品的款项,全部捐助滁州第二中学高考中榜的贫困学子,赢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数十年来,在古韵中寻找快乐的真谛,在人生的风雨中努力拼搏,或许就是童 年先生最好的人生选择。

       就要结束这次愉快的专访,童  年先生再次邀请我去他的二楼,拉开窗帘,一湖碧水涌来眼底,唐朝诗人韦应物诗中的《滁州西涧》遗迹就在眼前,忽然间,我心中萌动着久违的诗情,看湖光山色,更想重吟一次“春潮带雨晚来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