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许久,想给树明先生写点什么,但迟迟未敢动笔,原因很简单,树明先生曾是滁州文化界的一支笔,又曾任《滁州日报》总编辑多年,我是读着姬老先生和俞风斌先生合著的《朱元璋的故事》踏进工厂,且一直在姬老领导下工作的,光阴荏冉,一幌,四十多年过去了,庚子岁未,应现任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刘竞之约,我们一同去拜访老会长,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们推开了他座落在繁华的琅琊大道旁,且闹中取静的院落,90高龄的姬老,精神饱满,站在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热情的让进屋,并特地递给我一支烟,点上,我们的话匣子由此打开。
未 能 忘 怀 的 记 忆 一一 走 近 姬树明
图/文 丰山愚人
许久,想给树明先生写点什么,但迟迟未敢动笔,原因很简单,树明先生曾是滁州文化界的一支笔,又曾任《滁州日报》总编辑多年,我是读着姬老先生和俞风斌先生合著的《朱元璋的故事》踏进工厂,且一直在姬老领导下工作的,光阴荏冉,一幌,四十多年过去了,庚子岁未,应现任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刘竞之约,我们一同去拜访老会长,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们推开了他座落在繁华的琅琊大道旁,且闹中取静的院落,90高龄的姬老,精神饱满,站在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热情的让进屋,并特地递给我一支烟,点上,我们的话匣子由此打开。
多年来,写姬老的人很多、很多,这缘于姬老先生在滁州文化界、市老年书画函授教育、市老年大学事业发展的赫赫声誉,及他创办的″滁州老年文化艺术学校"的辉煌,曾历时十余载,先后为滁州市离退休老人创办了诗词、书画、艺术、戏剧、布贴画等方面的艺术培训,先后近6000人次从艺校毕业,成为滁州市离退休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欢快乐园,他创办老年教育的壮举,不仅感动着滁州市历届党政领导,普通的工农大众,更成为滁州市文化兴城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其实,我一直想为姬老先生所写的,则还是他的书法,我喜欢姬老的书法,不仅仅是他的字有个性,关键是他是一位集“真、草、隶、篆”为一体的全能书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德高望重、颇受大众尊重的皖东著名书法家。
姬老祖藉安徽凤阳,7岁读私塾时,开始临柳公权帖,而这一临便是几十年不辍,提起临帖,先生顿生精神,向我叙说孩提时代初临柳帖的缘由,当时读私塾,第一要过毛笔关,而私塾先生则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书法高人,初学柳再入颜再融欧,是私塾老先生教授的口头禅,也正是几年的私塾教育,为自己的毛笔字打下了柳体的最坚实的基础,以致于在参加工作数年之后,仍然能够记得当年私塾先生手把手示范柳公权字的情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我书法入门的第一帖,他呷了一口茶,若有所思的回忆着他的童年往事,柳体为什么好?现代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总结的十分到位;“其书体端庄俊丽,左右基本对称,轻竖重,而短横粗壮,且右肩稍稍抬起,长横格外瘦长,起止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干净利落″。他如数家珍的复述启功先生对柳体的一段评论,不难看出,他对柳体情有独钟的酷爱,似乎已到了爱不释手的状况。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奉调来滁工作,有幸看到了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刻,被苏轼苍劲有力的楷书所震撼。从此,他带着柳体的雄浑功底,如饥似渴地开始攻苏轼之碑刻,数十年来,从临慕到写实,从写实到对苏字的理解、研究,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尤其是对苏轼的楷书《醉翁亭记》的理解,探索与总结,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诸如他在书法笔记中所述苏字《醉翁亭记》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感悟;“观其整篇作品气势恢宏,字字富有动感且缜密。笔画之间苍劲有力,却又不失洒脱之美,字与字的间格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尽显力度、雄强,线条雄厚,且变化无穷,更显示潇洒灵动飘逸之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姬老先生应该是研究苏字的皖东第一人,临写苏字执着的追随者,脚踏实地的书写苏字的践行者。更是集“真、草、隶、篆”为一体的多产书家。近80余载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其件件作品笔精墨妙、韵浓情真,灵动秀劲、自然天成的书风,影响了诸多学生。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多年来,先生的书法班学生一批又一批,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先生作品亦多次参加省、市展览,且屡次荣获大奖,并多次在家乡风阳,滁州举办个人书法展,获得广泛赞誉,尤其是近年来,先生的多幅作品先后被北京、上海、深圳、日本、澳大利亚、新家坡、美国等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作为皖东著名书法家,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滁州市文联文学协会理事、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滁州市书画函授院常务副院长、1995年至2003年任滁州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1997年至2017年间滁州市老年书画联谊会的会长,实至名归,为皖东的书法艺术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皖东书法新人作出具大贡献。
就要结束这次愉快的采访,面对三十年前的老领导,我真有些依依不舍,还好,先生精神矍铄,身体尚健,思路敏捷,亦是吾辈之快乐欣慰之事。
握着姬老的手,那些未能忘却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写一位皖东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一位教育工作者,更确切地说,一位曾经的老领导,一位慈祥的长者。是吾辈后生们的荣幸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