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滁州人的故事 > 本期人物:杏林春雨润万家——记皖东肿瘤防治学科带头人潘祖奎

人物简介:

杏  林  春  雨  润  万  家———记皖东肿瘤防治学科带头人潘祖奎      &n...

本期内容

杏  林  春  雨  润  万  家


———记皖东肿瘤防治学科带头人潘祖奎
                              
图/文   丰山愚人


    在滁州市,提起当年的外科手术医生潘祖奎,没有人不知晓,他不但医术技艺精湛,服务态度好,对待病人更是关怀倍至,在工作岗位上,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踏踏实实,视患者为亲人,把做好每一次手术作为他工作的准则,他从事外科手术几十年,治愈各类患者一万多例,在万余例大小手术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被誉为皖东地区外科一把刀。

    今年76岁的潘祖奎,祖籍江苏,1964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曾先后担任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省抗癌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滁州市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九十年代始,便开始专心致力于肿瘤防治与研究工作,为创建滁州市首家肿瘤医院忘我工作,四处游说,摇旗呐喊,为滁州市肿瘤防治学科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是皖东地区医疗界肿瘤防治学科带头人之一。

    九十年代初,全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面对当时全市医疗资源匮乏,他深感个人的能力及医院的设备、技术等都远远不能满足诊断和医疗的要求,癌痛病人就诊特难,面对大量的肿瘤病人和病人期待的眼神,他更是心急如焚,那一段时间,他几乎整日的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滁县地区是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地区,医疗资源如此短缺,肿瘤患者连起码的治疗都不能满足,他的心特别的难受,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就是有万水千山,也要让滁州有一个的治疗肿瘤患者的家,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把建设肿瘤专科医院哪怕是肿瘤专科病房作为当务之急,他开始四处奔波。向分管各级领导汇报皖东地区肿瘤患者的痛苦和尴尬,并用大量的病例结合现状表达一个医务工作者对肿瘤患者关怀的强烈愿望。

    为填补皖东地区肿瘤专科治疗的空白,创建一所肿瘤医院,他积极参加滁县地区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得到肿瘤死亡占17%一18%的精确数据,奔走于滁城各大综合医院收集报表,了解情况,得出现症肿瘤病人占住院人数5%一10%的高住院率的结论,在蚌埠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知名肿瘤专家李同度教授的指导下,展开肿瘤医院的筹建工作,为各级领导提供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多次往返原地委、行署、地区卫生局财政局、公安局及省卫生厅、计委、公安厅等单位,报立项目,筹集经费,结合我院情况并鉴外地经验,提出一院两牌的设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广泛支持。

    在筹建市肿瘤医院的日日夜夜,他废寝忘食,经常在办公室度过他的不眠之夜,写报告、写建议,为了尽快把肿瘤医院建立起来,他积极做好筹备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亲自去外地引进钴60放疗设备,先后派出20余名医护人员外出上海、南京等医院,进修学习肿瘤的化疗放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技术,通过充分论证与深入考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的关怀支持下,1994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滁州市第一家肿瘤医院在省内地市级率先成立(即滁州市二院并挂牌肿瘤医院),该医院的诞生,为皖东地区肿瘤专科治疗填补了一项空白,为此,他笑了,他是为滁州市广大肿瘤患者而高兴,每当有人提到此事时,他无不幽默且深有感触地说“15年叫出个肿瘤科,20年终于喊出个肿瘤医院”。

    为了新课题的顺利开展,为了肿瘤医院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潘老始终没有放松自己的业务学习,曾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肿瘤外科医师进修班,肿瘤临床医师提高班及肿瘤专业研讨学术交流会议,其基础理论扎实,长期从事临床外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先后撰写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篇,其中"跟妊娠有关的“乳腺癌”论文获市科技论文三等奖。他外科技艺精湛,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广大病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杏林春雨润万家, 如今的潘老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所努力建成的滁州市肿瘤医院曾经为许多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也为肿瘤患者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至今, 医院职工们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无不感概的说:"没有当年老潘的努力,就没有今天肿瘤医院"!是啊!为了这一刻,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换得了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