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陶振武(1893~1979),曾名陶国楠、陶靖、汤振武,滁州人。5岁进私塾念书,成绩优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安徽省陆军小学,改名为陶靖。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后袁世凯政权把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同在南京入伍的原学生军合并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次年暑假后开学时,倒袁战争爆发,陶因没有及时赶到学校而被开除学籍。民国3年,顶“汤振武”名到北京升学。民国7年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被编入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二团七连任少尉排长,复改原姓。
本期内容
陶振武(1893~1979),曾名陶国楠、陶靖、汤振武,滁州人。5岁进私塾念书,成绩优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安徽省陆军小学,改名为陶靖。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后袁世凯政权把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同在南京入伍的原学生军合并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次年暑假后开学时,倒袁战争爆发,陶因没有及时赶到学校而被开除学籍。民国3年,顶“汤振武”名到北京升学。民国7年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被编入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二团七连任少尉排长,复改原姓。


“七七”事变后,陶振武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曾被派往临汾,任长官部汽车司令。后因阎锡山不给抗日兵权,不得已,将汽车司令部及所属2个大队,移交兵站总监部,只身回陆军大学读书。民国29年于陆军大学特别班(将军班)第四期毕业后,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担任联络参谋,因与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建立了关系,由此弃阎投卫。


民国38年初滁县解放后,地方政府派人到南京动员在南京的滁县籍人回乡生产,陶振武率先回滁。同年9月离滁赴天津女儿处定居。195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社会成员支部,1959年受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曾被委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三、五届委员。与其他3名民革成员,共同翻译有40多万字的《奥地利简史》(1972年出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