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滁州人的故事 > 本期人物:《滁州名人》单寿父

人物简介:

单寿父(1898~1967),原名单昌其,滁州人。出生在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但本人受新思潮影响,不愿继承家业,决定走自己的道路。民国8年(1919年)于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即专心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

本期内容

       单寿父(18981967),原名单昌其,滁州人。出生在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但本人受新思潮影响,不愿继承家业,决定走自己的道路。民国8(1919)于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即专心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
  民国92月,单寿父与吴学谦(19021974年,又名吴六吉,蚕业教育家)结婚。婚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语,打算赴法留学。次年暑假期间被家中强留照管产业。不久,得到吴学谦的帮助,逃离家庭去日本留学。


  单在日本先实习日语,后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毕业后,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室从事蚕体解剖学研究,师承日本著名学者田中义磨教授。
  民国204月,单寿父回国,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蚕桑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金陵大学迁往四川成都。民国30年至34年先后兼任成都华西大学农业专修科、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桑系特约教授。在此期间,利用暑假期前往西康省藏族和彝族地区进行蚕桑业务考察,历尽辛苦,收集到一些珍贵的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单寿父随金陵大学迁回南京,一直从事《栽桑学》和《养蚕学》两门主课的教学工作,并兼任中国蚕业公司专员。民国38年初,谢绝中蚕公司赴台北工作的邀请,继续留在金大执教。
  新中国建立后,全国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蚕桑系并入安徽大学农学院,单寿父任蚕桑系教授。19542月安徽大学分成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两校,农学院迁往合肥,他仍任蚕桑系教授,并兼蚕体解剖生理病理教研室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委员。
  单寿父毕生从事蚕业教育。主要讲授的课程是《蚕体解剖学》和《桑树栽培学》,编写了大量的教学讲义,并参加1959年全国第一本《蚕体解剖生理学》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1967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