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史健(1918~1949),原名史必清,滁州汪郢乡人。抗日战争前,先后于芜湖中学、安庆中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大西南。当时他年仅19岁,他在离校前给家中写信说:“日寇入侵,中华危急,宁死不当亡国奴,望父勿望儿归”。爱国之情,溢于纸上。民国33年(1944年)秋,考入贵州大学外文系。
本期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史健(1918~1949),原名史必清,滁州汪郢乡人。抗日战争前,先后于芜湖中学、安庆中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大西南。当时他年仅19岁,他在离校前给家中写信说:“日寇入侵,中华危急,宁死不当亡国奴,望父勿望儿归”。爱国之情,溢于纸上。民国33年(1944年)秋,考入贵州大学外文系。
民国36年初,他复学于贵州大学。是年,北京、天津、南京各地的学生运动蜂起云涌,国民党对学生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消息传到贵大,激起同学们的愤怒。适逢贵州工学院机电系学生朱登鼎在贵阳街头被保安兵无理殴打,史健乃联络各大院校,组织600多名同学高举“抗暴”的大旗,游行到省政府向省长杨森递交请愿书。后又在校内组织同学开展“反高压,争民主”斗争,反对校方压制学生的正当要求;创办“高原文艺社”(后改名为“高原社”),宣传革命思想。并创办油印《高原文艺导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