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滁州人的故事 > 本期人物:《滁州名人》达修

人物简介:

达修(1876~1940),字赞泉,俗姓李,后姓姚,原籍滁西边境将军集(今属安徽省肥东县)。弟兄5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5岁时顶他人名在准提庵剃度为僧。他学习用功,谙熟四书五经,18岁受戒后,即为准提庵住持。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滁州知州熊祖诒爱他有才干,邀来琅琊山住持开化律寺(琅琊寺)。

本期内容

       达修(18761940),字赞泉,俗姓李,后姓姚,原籍滁西边境将军集(今属安徽省肥东县)。弟兄5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5岁时顶他人名在准提庵剃度为僧。他学习用功,谙熟四书五经,18岁受戒后,即为准提庵住持。清光绪三十年(1904)滁州知州熊祖诒爱他有才干,邀来琅琊山住持开化律寺(琅琊寺)



  是时,琅琊寺因屡遭兵燹,遍地瓦砾,寺内仅存茅屋数间;寺外除遗留无梁殿、三天门两处外,其余古迹均遭破坏。达修为了重建寺院,与军阀显贵、富商豪门打交道,四处奔走化缘,先后募集巨金,经30余年的努力,复建了大雄宝殿、韦驮殿、明月观、藏经楼等殿宇亭榭近百间,并建造驰道磴道多处,使开化律寺得以复兴。又于民国17(1928),同县人章心培编纂《琅琊山志》,为研究琅琊山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珍贵史料。



  民国29年,达修圆寂。民国31年,由他的佛门大弟子根如督工监造达修墓塔于琅琊山深秀湖北侧山坡。后毁于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