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滁州人的故事 > 本期人物:《滁州名人》孙凤鸣

人物简介:

孙凤鸣(1905~1935),又名孙凤海,出生于滁州城东关大街天龙池巷。因家境贫寒,读私塾三年即辍学,在家协助父母做小生意。15岁时,父亲得罪当地权贵,被捕入狱。孙母变卖家产,将父亲保出,父已疾病缠身,不久去世。又不久母亦逝去,孙凤鸣无依靠,遂离井背乡,到他乡谋生。

本期内容

      孙凤鸣(19051935),又名孙凤海,出生于滁州城东关大街天龙池巷。因家境贫寒,读私塾三年即辍学,在家协助父母做小生意。15岁时,父亲得罪当地权贵,被捕入狱。孙母变卖家产,将父亲保出,父已疾病缠身,不久去世。又不久母亦逝去,孙凤鸣无依靠,遂离井背乡,到他乡谋生。


  民国17(1928)底,在江苏安宜结识了华克之(江苏宝应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青年部长,是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忠实的力行者)。次年与江苏姑娘崔正瑶结为伉俪,民国19年随同华克之到上海,先后认识了王亚樵、余立奎,并加入他们组织的安徽劳工会,成为该组织主要成员;参与行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等运动。



  ·二八事件爆发后,他积极投入上海军民的抗战行列,同时动员余立奎等安徽劳工会的弟兄起来抗日,协同十九路军作战。由于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孙凤鸣等深感报国无门,时常聚集在上海打浦桥法政学院东边新新里232号,议论报国之道。



  民国2311月,孙凤鸣与华克之等在南京创办晨光通讯社,以记者身份作掩护,等待时机,以图报国。适逢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便决定在大会开幕时下手刺杀蒋介石。民国24111日国民党在中央党部召开四届六中全会,会间集体照相,孙凤鸣作好一切准备,届时行动。不料拍照时蒋没在场,孙凤鸣临时决定改杀汪精卫。仓促之下,汪精卫未被打死,他自己反被汪的卫士击中要害而被擒。警方将他送往中央医院抢救,想从他口中了解刺杀行动的政治背景,他回答:我是一个老粗,不懂得什么党派和主义,驱使我刺杀的,是我一颗中国人的良心。次日凌晨3时许去世,后埋葬在南京紫金山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