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胡松(1503~1566),字汝茂,别号柏泉,滁州人。先世居定远,元末避乱徙滁。自幼好学,因家贫,常借书抄读。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授山东东平知州。秩满,任南京兵部员外郎,旋改礼部祠祭司进郎中,不久,又升湖广参议。时值滇湘边境苗镇筻之变,他参与平息,因功升山西提学副使。是时,有会酋在山西南部掳掠,导致10余万民众仓卒避至太原。太原城坚闭,拒民众于城门外。胡松出面力保,太原城守将才开城纳民。
胡松(1503~1566),字汝茂,别号柏泉,滁州人。先世居定远,元末避乱徙滁。自幼好学,因家贫,常借书抄读。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授山东东平知州。秩满,任南京兵部员外郎,旋改礼部祠祭司进郎中,不久,又升湖广参议。时值滇湘边境苗镇筻之变,他参与平息,因功升山西提学副使。是时,有会酋在山西南部掳掠,导致10余万民众仓卒避至太原。太原城坚闭,拒民众于城门外。胡松出面力保,太原城守将才开城纳民。随后,就边防现状上书数千言,皆切中边计要害,被明世宗采纳,并嘉奖其忠心,委以左参政,协助镇守雁门关。后因奸臣严嵩当道,被诬,削职为民。10余年后,严嵩伏诛,胡松重被起用,始为陕西参政,历官浙江按察使、副都御史,江西左布政使。不久奉令讨伐广西张琏,战功显著,升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后又任吏部尚书。
胡松一生洁身自好,在山西任提学副使时编辑《古名臣奏疏》,为士林进修的程式范本。落职家居期间,辟“尚友堂”,披阅典籍,广收博览,富于经术。在《明史·吴悌传》里,曾称他为“南都四君子”之一。著述有《良知议辨》和《滁州志》4卷,后人辑录《胡庄肃公集》。
卒时,世宗为之辍朝,追赠太子少保,谥庄肃。归葬滁州,墓地在今来安县十二里半乡新河村徐大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