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加之清明节小长假将至,是外出踏青和旅游的高峰期,同时也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多发时期,为预防春季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注意餐饮食品消费安全。
一是“看证就餐”。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件齐全的单位就餐,要注意查看餐饮服务单位的量化分级等级,寻找笑脸就餐。用餐时应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味道是否异常;小餐饮店要谨慎食用凉拌菜。
二是不食用不认识的野菜。
外出踏青和郊游时,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菜,如果采食有毒植物或者加工不当的山野菜,容易引起中毒。
三是不采摘食用野蘑菇。
因为毒蘑菇外观与食用菇外观相似,一般方法难以辨别。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均不能消除,一旦误食,就会引起中毒。
四是选择“农家乐”就餐多留心。
“农家乐”是外出消费比较青睐的休闲就餐场所,选择“农家乐”就餐时,要到监督公示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用餐时应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味道是否异常。
五是谨防食用扁豆、四季豆中毒。
扁豆、四季豆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生的扁豆和四季豆中含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扁豆、四季豆放置过久,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彻底加热可破坏有毒物质,如加热不彻底,可因毒素留存而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六是外出携带食物需注意。
用于野餐或路途中食用的食物要原料新鲜、加工透彻。各种荤食最好是真空包装的,耐贮存又便于携带,自制食品要烧熟煮透;干粮类食品,以烘烤、油炸类比较保险,包子、夹心蛋糕等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容易变质,要注意保存。
七是不要“拼死吃河豚”。
每年3至5月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毒性最强,最易发生河豚鱼中毒。河豚鱼又称“鸡泡鱼”,含毒性极强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耐热,一般烹调温度无法将其去除,盐腌或日晒也不能破坏。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人工养殖河豚鱼毒性小或无毒”的传言,更不要忽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心存侥幸地“拼死吃河豚”;切勿购买和食用河豚鱼,合理防范风险、科学安全饮食。如果发现餐饮服务单位有加工、经营河豚鱼的违法行为,应积极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
八是食用冷冻产品要当心。
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蛋白质会分解并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等有毒害的物质。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经加热煮、熬也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另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各宾馆饭店、餐饮单位,要采购新鲜蔬菜,严格执行原料采购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严格食品储存管理,严格食具、厨具清洗消毒;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拨打12331投诉电话;同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
(信息来源:明光市政府网)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
1、明光市政府承诺,2016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件件和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