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诉讼制度改革需要物证鉴定人出庭,对鉴定人员的能力和资质提出更高要求,可由于职业保障方面的原因,有的年轻民警还没取得鉴定资格,就被分流或主动要求调至其他岗位。”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副处长陈林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加强对公安物证技术工作的职业保障。
陈林介绍,公安机关物证技术,也叫刑事科学技术,从名字就能看出,其最初的定位是服务公安刑侦部门,为打击犯罪提供证据和线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不管是专业设置还是服务范围,物证技术都远远超出了刑侦的范围。
“最早只有痕迹检验、法医检验,现在有理化检验、刑事图像技术、生物物证检验,还有电子物证、文件检验等。服务对象也拓展到交警、治安、经侦等多个警种,并为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等查明事实、确定性质、依法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刑事科学技术”已不能阐述该岗位的职业和要求,“物证技术”的叫法,如今逐渐被大家认可。
目前,无论在公安工作中,还是在新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公安物证技术工作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该岗位工作多年的陈林,却发现一些根本性、深层次、普遍性的问题,正在制约着物证技术工作的发展。
“我们面对的现场,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经常挑战人的心理极限,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而诉讼制度改革,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物证技术工作一直作为刑侦部门的一部分,其特殊性往往被忽视,保障机制不健全,队伍稳定性较差。”陈林说,作为特殊岗位,物证技术人员不但没有特殊岗位津贴,技术职称评定也形同虚设,技术干部在行政职务或级别上“压职压级”现象严重。
为了推动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安物证技术队伍,提高岗位吸引力,陈林建议加快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理顺公安物证技术工作的管理关系。
“公安机关有三大技术支柱,其他两个都是独立的警种,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安物证技术设为独立部门,实现管理扁平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整体效能和战斗力。人才招录,不应仅限于公务员招录和内部调剂,一些特殊人才和特殊时期,也可借鉴国外的‘雇佣制’。”陈林说。
陈林还建议设立双轨晋升机制,强化物证技术工作的职称作用,将任职资格与职级、工资等待遇挂钩,让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努力钻研业务,提升业务水平,来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
此外,陈林还建议恢复并提高公安物证技术人员的保健津贴,加强职业安全保护。(两会报道组)
来源: 作者:本网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