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安徽省滁州市是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近年来,滁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做好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五大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长许继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滁州市将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先行者”,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局面。
记者: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滁州有着标志性意义,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滁州市改革开放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许继伟: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发展的动能。滁州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开辟了新局面。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现场会、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分别在天长、定远召开;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列为安徽省三个试点市之一。天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改革能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全国试点总结交流会在天长召开;凤阳小岗、来安罗庄省级“三变”改革试点通过验收。在安徽省率先实施“减证便民”行动,发布357项“最多跑一次”清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列为安徽省首批试点。
同时,滁州市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以“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建设方案获批;西部大工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编制完成,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左右逢源融入合肥、南京都市圈,滁宁合作总投资近300亿元的10个项目顺利推进。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滁州市是如何推动这方面工作的?
许继伟:
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我们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四督四保”推进机制,牢牢扭住“双招双引”这个发展的最主要抓手,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2017年,滁州市实现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4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有了历史性突破,国能锂电池、亚玛顿超白超薄玻璃、猎豹汽车二期、福莱特光伏玻璃、台湾达亮电子、朝野电视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落地,特别是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项目,是滁州有史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7天,创造了“滁州速度”。在服务业方面,来安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兴茂国际旅游、南谯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荣盛湿地旅游等已经签约开工。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设立了运营总规模近9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年度考核居安徽省第一,全年降低企业各类成本约20亿元,新增贷款大幅提升,新增报会待审拟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也十分可观。
记者: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滁州市是如何在创新体系建设上精准发力的?
许继伟: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滁州在创新体系建设上投入了较大精力。通过外学苏浙沪、内学合芜蚌,出台“1+4+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开展院士助滁、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和引博三大行动,我们新设了一批院士工作站,引进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新增了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此外,我们还与清华、中科大、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光机所等数十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通过狠抓“三重一创”建设,全柴动力、康佳电子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南大光电获批省级重大工程,2017年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7.8%,居安徽省第5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发展到286家,居安徽省第4位。
记者: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滁州在打造营商环境和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许继伟:
为打造开放的营商环境,我们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深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单一窗口”工作,检验检疫业务70%实现了无纸化报检,通关无纸化达到100%。
在平台建设方面,来安和天长分获国家级出口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出口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滁州出口智能家电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智能家电质量安全示范区。滁州市已正式加入安徽省水运口岸联盟和铁路口岸联盟,为发展铁海联运建设打下基础。
我们还大力推动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滁州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86家,企业总量位居安徽省第3位,外商在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30个。2017年共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7%,总量列安徽省第5位;“走出去”企业23家,合计对外总投资额1.35亿美元。
在外贸方面,我们大力做好外贸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四体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外贸风险防范和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相关保障机构参与协调对外贸易争议、组织行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保驾护航。有340家外贸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协助来安金禾、明光瑞洁、全椒旭腾等企业成功应对5起国际贸易摩擦诉讼。
记者:
下一步,滁州市将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许继伟:
2018年,我们将以十九大有关开放发展的精神为指引,继续贯彻落实安徽省、滁州市五大发展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全力补齐短板,推动开放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发展。
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落实各项企业帮扶机制,加帮扶工作,指导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壮大进出口队伍;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进出口孵化和骨干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外贸企业,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滁州市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一是全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凤阳德力哈萨克斯坦基地、明光浩淼加拿大研发中心等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建设海外资源基地、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经贸合作区,重点推动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发展。二是突出招大引强,坚持挑商选资,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提升与央企、外企合作水平,聚焦高端、智能、绿色制造,突出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创新链关键项目和价值链高端项目。
记者: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滁州市将如何继续当好推深做实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许继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以来,小岗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滁州市将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在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扎实推进农村综改、综合医改、放管服、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源领域等五大改革,努力探索新经验、作出新贡献,争当安徽深化改革排头兵。同时,滁州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合肥、南京都市圈合作,全面推进与南京江北新区融入发展,着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一批务实成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家以上。
在农村改革方面,滁州市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有力抓手,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乡村振兴行动,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谋划实施农业产业化攻关、特色小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2项工程,力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3月13日《国际商报》报道
来源 | 国际商报
主办 |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 滁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