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凤阳县枣巷镇中心小学教师车光响在新筑的淮河保庄圩堤坝上发现了两窝共30多枚疑似鸟蛋化石,这与他此前发现的几十块大型动物化石合在一处,有力证明了远古时代在淮河凤阳段曾有大型动物和鸟类活动。
上图为车光响在整理化石
车光响发现动物化石是在3月22日,当日早晨6点多钟,他步行到学校上班,从新修的淮河堤坝上走,在陈家沟段附近,他发现新鲜的泥土上有一个白点,走近一看,是一块表面有着白粉的“石头”,一半露在外面,一半埋在土里。他扒出来一看,这“石头”长约20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3厘米,初步判断是动物骨骼化石。骨块扁平略呈弧形,一端有两道光滑的沟槽,明显可见骨质接口,另一端是骨化石断了的痕迹。
车光响展示最大的一块化石
后来,车光响又在原地寻找,竟然找到了动物的牙齿化石,这些牙齿呈圆弧状排列在泥土中,弧长近20厘米,牙齿露在泥土以外的部分长约3厘米,牙齿最粗的地方直径约1厘米。他还发现泥土中还有一块长几十厘米、直径十多厘米的化石,这块化石呈粉末状,被泥土包裹着,此外还有几十块大小不一的骨化石碎片。从化石大小形状和牙床、牙齿大小情况初步判断,这个动物体型应该比较庞大。
大块扁平骨化石
车光响在发现疑似鸟蛋化石的地方,还发现在油泥状的土层里还有许多灌木化石,这些灌木直径在2厘米左右,从横截面上看,依稀可见植物的年轮和树心,说明这些鸟类也生活在水边的灌木丛中。
据车光响介绍,这些带有化石的泥土是从枣巷镇西侧几华里的淮干工程排泥场挖掘后运到淮河干堤和保庄圩堤坝的,这些泥土在地面以下7、8米深的地方,土质密实,非常有利于形成化石。目前,这些化石已被妥善保存,其中一部分正送交有关部门进行鉴定。
大块扁平骨化石一端
据资料显示,多年以来,淮河一带曾发现过大型动物的化石。1972年,怀远县兴修水利时,有人取土时发现过零零星星的骨头,每块骨头都出奇地大,后经安徽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古发掘,从硕大的骨骼可以判断,是古象化石。2010年6月,江苏泗洪发现更新世中期淮河象骨胳牙齿化石。至今为止,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都发现了这种古象,根据象牙的特性和它们生活的区域,专家们给它们取名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象。这次凤阳境内发现的大型动物化石是这种淮河象,或是犀牛等其他动物,还有待专家考证。
疑似鸟蛋化石
零星化石碎片
角状化石
已粉末化的大骨化石
喜欢此文,可以分享,点一赞 ↓↓↓吧
↓↓点 阅读原文 看凤阳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