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西泉镇考城张氏祠堂内“圣旨”碑
西泉镇情
西泉镇位于凤阳县城西南35公里处,合徐高速、凤淮、蚌西公路纵横穿过,交通十分方便。镇区南与官塘、武店接壤,北与蚌埠市毗邻,东与刘府镇相靠,西与淮南市、怀远县为邻。全镇土地面积80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164个村民组,总人口约4.1万人。有12个行政村,为西泉社区、 蒋村 欢塘村、新建村、 盘龙村、 宫集村、 于塘村、 姚郢村、 宫庄村、 考西村、 考东村、 全心村,内有西泉、考城、宫集三个农贸市场,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镇名的来历
1992撤区并乡时原考城乡、宫集乡两乡合并一处,镇政府坐落在西泉自然村,故取名为今天的“西泉镇”。
相传该村东200米有一老泉眼,汩汩冒水,水高3丈,长流不息,后被二郎神用碾盘压住,形成溪流,向西连绵流淌,是当地百姓灌溉生活之水源,故取村名“泉之西”之意,称呼该地为西泉。西泉辖区地势南高北低。宫集水势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天河。天河内有莲花池,传说是仙女们洗澡的地方,牛郎织女天河缘分由此而起。
据地方老人讲,古“西泉”在动乱时期被填埋了,如今已有厂房建在了上面,也没有了原来的照片,但在临近的村庄里也发现了两口年代较早的水井。
明将常遇春与“西泉”
西泉之古泉位于古代凤阳府至寿洲城的一条大道右侧。据传,明朝年间,大将军常遇春率领一支长途征战的骑兵,风驰电掣,异常的骁勇强悍。他于某年夏季由东向西回家乡怀远西南常家坟时,在赤日炎炎中途经西泉小丘陵之地。因酷暑盛夏,人困马乏,士兵们因找不到水喝心中不乐。于是将军下令,差人四下寻找水井。好几批人去找水,均未果。此时,将军随从骑马巡视,行不远,闻马一声长啸,不再前行,随从举鞭催马,但那马前蹄腾空鸣叫,后蹄已陷入泥沙土中。众人下马后,发现地下之水顺着马腿汩汩涌出,不多会地上已现一涌泉,解了官兵的干渴之困。因泉源位于凤阳之西,故称之为西泉。此泉名与常遇春有关,因泉而解燃眉之急,后人以此命名为纪念常将军戎马生涯、回到故里过。
此后,村民们用当地青紫浅黄三色石砌成方形水井,泉水既清澈又浅,源源长流。村民下地劳作或放牛人常到此捧起甘甜的泉畅饮,此泉水夏季清凉,冬季温暖,春秋季节不冷不热。因而有的人常常喝足了,喝够了,还灌上一壶带走。可惜,据说古“西泉”在动乱时期被填埋已不复存了。
“考城”是一座怎样的“城”?
西泉考城,1992年乡镇撤并后并入西泉镇。
考城历史上曾一度划属怀远县,解放后回归凤阳。凤淮、蚌淮公路贯穿考城街,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出凤阳的大门。
西泉考城,仁人志士倍出
考城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张氏宗祠已被列为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省江北地区保存较完好、规格较高的家祠。祠堂由大门楼、正殿、寝殿组成,做工考究,石刻、木雕精美。原为小学校舍。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县文物管理部门拟将张氏宗祠列为保护单位。
绿色圆圈内地域为如今考城老街区所在地,红色圆圈内为如今的宫庄村,这里曾出过许多文武仁人志士。
考城北临淮河,南依由大别山余脉绵延群山,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凤阳仅存的两座千年古镇之一(另一古镇为临淮关镇),一千多年来地名沿用至今不变,这在地名史上是罕见的。
考城始建于东晋,永嘉之乱后,东晋政权施行了侨置制度,时中原陈留郡考城县南渡,将县治一度侨置于此,这就是考城地名的来历。南北朝时期逐步中止了侨置制度,隋统一中国后废此项制度。但考城作为一个城镇却一直存在。历经唐宋,南宋时期考城是宋元对峙的前沿重镇之一。元军渡淮南攻时,由于实行暴政,迫使当地一部分百姓南迁避难,考城一度几近空城。
上为西泉王姓宗祠大门
明清,考城得以重建,县治选在考城的北门外一华里(今考城老街)。乾(隆)嘉(庆)盛世时期,是考城街最繁荣时期!
上为张氏祠堂门墩
考城山川壮美,旧“考城八景”体现了考城的青山碧水、幽谷甘泉、翠柏修竹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寺祠阁坊、古桥泊岸、长街深巷等厚重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采。
此碑刻非同一般,上两字上为“圣旨”,为考城张氏祠堂中皇帝表彰张姓功勋圣旨碑刻。
考城历史上涌现仁人志士代表有:
1.南宋末期曾任淮西制置使、枢密院副使的夏贵-考城本街人;
2.南宋抗元英雄、巢州总兵洪福-考城本街人;
3.明隆庆进士、嘉靖广东按察使、学者孙秉阳-怀远沙沟人,青少年在考城生活。其为永济桥撰写的碑文现仍传世;
4.清乾隆湖南、广西、贵州巡抚的宫兆麟-考城宫庄人;
5.南笼府知府宫崎岫-宫兆麟长子;
6.清乾隆武进士摄松潘镇总兵王大壮-考城宫庄人,大文豪姚鼐曾为其写传;
7.清嘉庆进士翰林院检讨张敦厚-考城本街人,宫焕的老师;
8.清嘉庆进士、翰林院侍讲宫焕——考城宫庄人,宫兆麟之曾孙,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
9.清未江淮地区散文家、书法家、延安知府的宫尔铎——考城宫庄人,宫兆麟之玄孙。曾为禅窟寺撰写的《重修禅窟寺碑铭》一文留世。
西泉考城张氏祠堂
上为张氏祠堂门墩
上为西泉考城姚氏西苑
考城姚姓西苑祠堂凉亭
上为宗祠“家训”十四条
喜欢此文,可以分享,点一赞 ↓↓↓吧
↓↓点 阅读原文 看凤阳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