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工程
为确保实现“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的目标,南谯区结合实际,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的问题,完善建档立卡,落实“四项清单”,实施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立足区茶叶、菊花、板栗、蔬菜、草莓、食用菌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发展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乡村旅游,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发展商贸流通扶贫,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对接,大力开展电商扶贫,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劳务输出与回乡创业帮扶,培养其“造血”功能,扶持他们生产和就业,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优先支持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西部山区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加大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村居住环境。
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发展教育扶贫,发展人才科技文化扶贫。建立科技扶贫特派员制度,开展“包村联户”扶贫服务,对表现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低保兜底。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基本生活。
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加强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保障贫因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水利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村自来水“村村通”。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全区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扩大贫困地区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信贷投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支持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强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全面落实扶贫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村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和单位帮扶制度,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充分发挥军队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落实公益扶贫捐赠优惠政策。发挥好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助、参与扶贫开发,在全社会形成共享发展、人人扶贫的浓厚氛围。
为全面最好精准扶贫,该区
?强化精准机制,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实施扶贫措施。
?强化责任机制,建立区镇村抓扶贫的治理格局。
?强化帮扶机制,建立区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帮扶制度。
?强化调度机制,实行严实工作法,严格开展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
?强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递增机制,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每年不低于800万元,再整合各类资金3000 万元和各项惠民政策用于脱贫攻坚。
?强化考核机制,把减贫数量、提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面貌、完善保障体系和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脱贫攻坚考核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和效能考核,严肃扶贫纪律,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强化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区镇二级扶贫机构和队伍,充实加强扶贫开发力量,努力提升扶贫干部能力水平。
强化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引导,生动报道各地扶贫成效、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
编辑:田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