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的一大惠民工程,2015年,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共计432万户,今年计划改造314万户。
政策执行过程中,如何确保公平公正?怎样避免“不给好处,就拿不到指标”等乱象?
有限的资金如何花在“刀刃”上,真正用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去年6月,安徽全椒县普降暴雨,二郎村一幢摇摇欲坠的破旧老房里,住着葛友榜和他老伴。二老患病在身,每月光吃药就要几百元,自然拿不出改造房子的钱。大雨一过,葛友榜就找到了村干部,填写了申请表。很快,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了包括葛友榜在内的20多户危房改造初选名单,镇、县分别进行了公示。6月底,葛友榜接到通知,他的申请已经获得批准,获得补助资金2万元。如今,葛友榜的老房子已经修缮一新,二老的身体状况也有了好转。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如何把住质量关,让群众住上放心房?
安徽全椒县太平村有妙招。由村“两委”出面,把村里在外务工的建筑工人召集回来,组成施工队,进行集中培训,为村里和邻村的危旧房改造户提供整套服务。“回乡的建筑工人给自家乡亲们干活,自然是认真仔细负责,村民们也信得过。”村主任张华说。
施工队靠谱,后期验收也不马虎。村里的老党员、老建工组成义务监理队伍,每天都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施工结束时,由房主、镇村干部、义务监理队共同验收,再由县住建部门和房产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住进新房,心里踏实多了。咱这房子不仅建得漂亮,质量更是杠杠的。”村里一位农户说。
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的情况。如何堵住“雁过拔毛”的漏洞?
安徽全椒县峨嵋村的刘帮碧,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一家人现在还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房子。想改造旧房,却又犯难:需要3万多元,政府批下来的危改资金2万元,剩余的钱从哪里来?针对刘邦碧家庭的困难情况,当地政府为其提供了担保和资助,让一家人既住上新房,又避免负担。“所有的款项都给我列了单子,一清二楚。”刘邦碧说。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们已经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最底部留言
猜你喜欢:
来源 /人民日报、安徽发布
编辑 / 高明 汪亚琳
主办单位 / 中共全椒县委宣传部